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文明路口,你我共创;路口文明,你我共享——后创城时代的济南探索

济南日报 2018-01-17 14:08 大字

机动车自觉礼让斑马线、行人自觉等候信号灯过路口……“济南式过马路”已经成为泉城的一张新名片。城市变化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的决策,是各级主管部门的倾力打造,是深爱着这座城市市民的无私奉献和付出,也是济南人从未停歇的文明接力。

一个路口的文明,代表一座城市的文明,一座城市的文明就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一切事物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交通文明的塑造和发展亦然如此。进入后创城时代,如何进一步改善济南的路口秩序,营造“车让人、人让车、车让车、人让人”的良好交通氛围,巩固交通秩序整治工作的成果,逐步改善城市的交通品质,成为这个时代给出的新考题。这一次,每一位济南市民不仅是阅卷人,更是答卷人……

A分析出行小细节“放缓”交通平峰期车速

时间接近早上9点半,工作日的早高峰已结束。

苏楠正在英雄山路与经十一路交叉口南向西的左转弯车道内安静地等着信号灯,这是他等候的第二个信号灯了。“真不是觉得不该让行斑马线,可这一让就是好几个信号灯,确实有点儿受不了。”苏楠对坐在副驾驶座的女友说。终于在第三个信号灯亮起时,苏楠顺利驾车在路口“划”出了他期待已久的左转弧线。此时,一名戴着耳机、看着手机的姑娘走上了邻近车道的斑马线,苏楠赶忙停下车。斑马线上的姑娘不慌不忙地抬头看了一下前方,又专心地看起了手机。此时,另一位行人快步走过姑娘身旁,这一快一慢,给苏楠增加了一丝无奈。等姑娘和后来又走上斑马线的零星行人走过路口,信号灯再次变了颜色,好在苏楠最终顺利左转。

同一时间,张明正在距离路口不远处,与和自己发生刮擦的车主争辩对错。对方因试图“加塞”变道,与张明的车在距离路口百余米的位置发生了刮擦,事故责任很明确,但双方却都认为对方有过失,不肯快处快赔,执意要等交警到现场。两位互不相让的车主,就这样“倔强”地把车停在了机动车道内,硬生生占据了两条机动车道。此后,来车便只能徒望直路而绕道行了。

明明已过了早高峰,进入交通平峰期的路口,却因行人边看手机边过路口、驾驶人“加塞”、遇事故不肯“快处快赔”等小细节又让路面陷入了“缓行”状态……

这样的现象多吗?月初,济南交警开启了第一轮“1+N”视频会战行动,重点查处包括车辆加塞、不礼让行人在内的路口八大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一组数据显示,截至当日下午4时,全市查处路口八大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859起,其中,437起是车辆“加塞”,223起则为遇前方机动车停车排队等候或者缓慢行驶时,在人行横道、网状线区域内停车等候。而当天,仅市中交警在经十纬一路口的早高峰时段就劝阻过路口看手机的行人超过6名。B 现象交通参与者都是交通“管理人”

“其实这样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这需要的是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能在享受使用道路权利的同时,心中有一份责任。”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全国文明城市”的荣誉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共享荣誉的同时,更应共同维护这一荣誉。在他看来,人车路交汇的路口是可以在交通管理者合理地管理措施、与交通参与者负责任地参与中实现共赢的。影响路口文明的,可能是路权分配的不够合理,也可能是交通参与者一些不太好的小细节,比如等信号时驾驶人看手机造成变灯后的车辆起步延迟等。

在王忠武看来,一座有温度的城市里,交通参与者之间需要一些互相体谅与尊重,在这里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交通管理者的管理,更需要一些交通参与者的自觉维护。《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就有这样一段关于交通问题的阐述:当我们驾车出行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自己在时间、汽油,以及汽车贬值方面的个人成本,但通常不会考虑自己给其他任何一位驾车者带来的成本——损失的时间。我们没有考虑到自己造成的交通拥堵……

“其实,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是交通的‘管理人\’,他们的参与方式会直接影响交通的状况。”山东大学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张汝华说,机动车礼让绿灯时过路口的行人,体现了对行人通行权利的尊重,让行人能够安全、舒适、从容地步行是一座“贴心”而有温度的城市应具备的。他表示,如果行人通过路口的耗时过长,甚至出现有意逗留等情况,那就欠妥当了。行人欠妥当的小细节带来的可能是路口蓄车量的增加,如果这一路口的过车量过低,就有可能在高峰时段影响相邻路口的畅通度。“这其实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持续不断地完善。”张汝华说,路口的畅通度是管理者的策略、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C 探索升级公众参与平台探索“共管共治”新途径

此前,交通秩序不佳,济南交警更多地从路口、路段交通规划设计是否合理,交通设施是否到位、有效,路口和路段环境是否适合通行的角度反思。通过对路口和路段的优化改造和秩序整治,提升通行效率。创城以来,济南交警以路口交通秩序整治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了61个示范路口,对128个路口精细化管理,设置电警设备、优化交通组织、加强警力执勤。通过整治,路口行人、非机动车的守法率达到了80%以上,违法率和交通事故发生率双双下降。

进入后创城时代,如何让已形成的良好交通氛围固化下来,这是给所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出的另一道考题。为了这座城市的明天更美好,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参与者,答好这道考题似乎都是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济南交警早已意识到这一点。2018年刚过去16天,济南交警已开展代号为“平安2018”的专项整治行动4次。电警设备也在持续更新和完善,力图通过增加常态化的查处和曝光力度,进一步固化创城成果。如今,依然有很多文明交通志愿者在工作日的早晚高峰上路协助交警维护路口秩序,“济南是咱们自己的家,交通秩序好了,事故少了,咱们就开心。”舜耕会展中心附近执勤的55岁文明交通志愿者张书英说。

1月15日,以“公开、参与、共治、共享”为目标的济南交警公众参与平台升级上线。这一平台可提供包括不文明交通违法行为举报、拥堵上报、安全隐患、事故上报等全民互动服务项目,鼓励市民参与到全民共享共治的活动中。正如市交警支队支队长曹凤阳此前接受采访时所言,交通治理是个系统的大工程,交通秩序治理永远在路上。对于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不会是运动式、一阵风式的整治,也不会像皮筋一样时紧时松。济南交警会不断探索“共管共治”的途径,以对人民生命负责的态度,机制不变、力度不减、持续用力,将路口打造成一个人车都文明、互相礼让的文明生命体,真正实现交通治理成果“共享”。(本报记者 尹爽 通讯员 任家伟杨厚福)

倡议书

市民朋友们:

礼让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司机斑马线前踩一下刹车,行人收获的是一份感动。

为进一步营造“道路畅通 人车和谐”的交通环境,彰显城市的文明温度,我们向各位行人朋友作如下几点倡议:

1.机动车行经路口应主动减速、停车,礼让行人。

2.机动车礼让行人后,行人请从“斑马线”上快速通过。

3.在上下班高峰期,行人请结伴通过“斑马线”,避免引发交通堵塞。

4.行人快速通过后,请回头给礼让的司机朋友们竖个大拇指,共同传递文明城市的温暖。

“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和社会环境。

提升斑马线文明,期待每一位市民都成为文明大使,每一次礼让都有文明温度,每一条斑马线都有独特的人文风景。

让路口成为城市文明的闪光点

进入后创城时代,对每一位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市民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交管部门需通过持续查处确保治理不松劲儿,让守法、文明的交通出行行为得以固化。然而,就像穿衣、吃饭一样寻常而必不可少的出行,却不能仅靠一个“管”字。对于交通参与者而言,既是拥有道路使用权利的享有者,也是影响道路通行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个体的出行习惯和需求,都有可能给这座城市的出行环境带来变化。比如,济南早高峰南向北、西向东的潮汐车流现象,不仅促使交警部门引入“拉链车”,改变高峰时段单向车道的数目,促使公交公司开通更多的大站快车,更让其他交通参与者在相关时段出行时,提前考虑绕行方案。

也正是因为交通的这一特点,交通的共管、共治、共享,成为后创城时代济南路口文明的“关键词”。济南交警公众参与平台的上线,也是一种让更多市民尝试参与的有益探索。通过这一平台,市民可随时举报路上的不文明违法行为,也可随时提出自己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显然,这样的尝试只有一个目的:让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能意识到自己本身也是一名“交通秩序的维护者”。比如,机动车

不随意“加塞”变道、不随意占用公交专用道,那么发生刮擦事故的可能性会

降低,公交车的通行速率会提高;行人在斑马线上被机动车礼让时,能迅

速通过路口,路口将会更和谐,通行效率也将提高……

只有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交通管理的实践中,参与到交通秩序的维护中,才能让一个个路口变成

这座城市文明与和谐的闪光点。

新闻推荐

高速男篮未到得意时

山东高速队球员吴轲(左)与深圳马可波罗队球员萨林杰在比赛中争抢。(新华社发)CBA全明星赛已经结束,联赛进入收官阶段,各支球队都在厉兵秣马向季后赛发起冲击。但高速男篮显然还沉浸在全明星赛...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