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针扎幼儿的“虐童”事件何时不再扎疼公众的心?

济南时报 2017-12-05 15:16 大字

继12月1日江苏淮安公布四名涉嫌强奸、猥亵未成年人的被告人信息后,4日,山东省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五起侵害未成年人的典型案例(见今日本报A04、A05版报道)。就目前已经公布的案情看,像近期媒体屡屡爆出的“虐童”事件,在现实中并非仅仅是个例。每一则针扎幼儿的新闻,都在深深地刺痛公众的神经。

前有携程亲子园后有红黄蓝幼儿园……无论是一线城市的北京和上海,还是江苏淮安这样的三四线城市,乃至我们身边,虐待、猥亵、性侵等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事件都屡屡冲击教育伦理底线。

可以说,每一起侵害儿童权益的恶性事件,一经曝光,势必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与情感共鸣。人们愤怒于本该是儿童呵护天使的幼教人群中,却总有人爆发出人性最阴暗的一面,蜕化为人间的“恶魔”。而目前突发事件情绪化的舆论反应潮中,对这类“恶魔”怎么处理似乎都不为过。所以,在淮安市公布的一起猥亵幼童案中,被告人张某喜被判有期徒刑三年的处罚,网上舆论普遍认为量刑过轻。

这样的公众情绪化评论,固然不一定足够理智和公平,但却给人们带来了更深的思考:在保护花朵与惩治恶魔之间,我们是需要公平的理性,还是需要辣手摧暴?

一个不可忽视的感情因素在于,儿童作为这个社会中最小的弱者,如果我们的成年社会不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保护,那一定是我们的教育或制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个环节可能是幼教从业人员准入与后续监管的底线放松,也可能是法律惩戒的力度不足以震慑,更可能是那些施暴者扭曲的心灵得不到有效的疏解而累及儿童。

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说明在幼儿教育与未成年人的保护网营造上,我们还存在着种种漏洞。像北京红黄蓝幼儿园针扎儿童事件后,国务院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幼儿园规范办园行为专项督导检查。但仍有幼儿园出现虐童丑闻,仍有未经认证的“三无幼儿园”在顶风办学,等等。这些都在警示着我们:教育无小事,监管环节每一丝的放松,都有可能造成一个家庭或一个小群体的感情动荡。

在保护儿童合法权益的道路上,我们既呼唤中国的《梅根法案》,从立法上斩断妄图伸向儿童的黑手;我们也要正视现实的矛盾和国情,提高幼教与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增强底线意识,对虐童类似的丑闻“零容忍”,强力监管。

像针扎幼儿这样的事情,公众的心已经承受不了再一次的被刺痛。(潘徳)

新闻推荐

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各地纷纷出台新政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新一轮机遇期来了民企准备好起飞了吗

策划/王端鹏采写/范俐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公开资料显示,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我国60%以上GDP,缴纳了50%以上的税收,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