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刘青砚:将画作为一种媒介 用画去负载艺术家要表达的意象

山东商报 2017-09-24 08:44 大字

刘青砚教授(左一)带着大家看画展记者傅晓燕摄记者在本届九城艺术节遇到了一对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夫妇,那就是刘青砚与刘宏教授,虽然夫妻二人的画作出现在不同展览上,但二位均参与了本届艺术节。因为刘青砚教授同时兼任山东美协油画艺术协会的秘书长,记者重点向他请教了山东油画的发展历程,以及如何在现在市场出现些许低迷时突破自我。记者孙姮

大学便立志要成为艺术家

刘青砚出生于青岛市一个书香世家,祖父、父亲均为当地知名书法家。成长于浓厚的艺术氛围,刘青砚从小嗜书如命,文思敏捷。上小学时,一贯严厉的父亲除了教授他书法,还让他在学业之余习画,作为一门手艺以备将来生活之需。

中学时,学校成立美术组,刘青砚当上了组长。自那时起,刘青砚认识了油画颜料,知晓了什么叫油画,并开始了他最初的创作。大学时,一心想学建筑的刘青砚,阴差阳错地被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录取。前后师从杜大恺和张宏宾两位大师,这两位大师对中国绘画传统及西方现代艺术都颇有研究。

而后,于1995年,已逾而立之年的刘青砚携妻奔赴俄罗斯,攻读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硕士学位。2001年,已是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副教授的刘青砚,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再次前往俄罗斯攻读国立文化与艺术科学院文化与艺术学博士学位。

将画作作为一种媒介

刘青砚教授的画很有他本人的特色,从造型方面来说,刘青砚选择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表现方式。在他看来,画作作为一种媒介,要负载画家的意志、意念以及意趣。

在色彩应用方面,刘青砚大胆地将中国陶瓷的釉色运用到油画中。“当你走进欧洲各大博物馆观赏中国陶瓷艺术珍品,并将其置于各国艺术品背景下做比较时,你会感受到我们的艺匠们对于色彩的感知和把握。”此直观感受,促使他将中国陶瓷之釉色作为用色方面探索的一个基本点。

而在表现手法上,刘青砚有意将长期学习与练就的塑造型用笔,转换为随“意”抑或恣意地表现性挥洒,“这些年,我的探索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师法自然,从‘有我之境\’中探索方法;二是时常在宣纸和水墨的具体涂抹中体会用笔‘意趣\’。”刘青砚说,他的目标是以中国文化元素为主体,画中国的油画。

收学生最看中文化养成

作为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教授,刘青砚带过一批又一批的本科生、研究生。

考虑到文化对于美术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刘青砚在招研究生时,同等条件下,更倾向于录取非本专业、非本校、非应届毕业的考生。“非本专业的考生文化基础相对要好;非本校的考生在课程知识结构方面有所不同;而非应届毕业生可能‘摔打\’过几年,对生活、艺术会有更多感悟。”

每批新生入学,刘青砚总要给他们列书目,并苦口婆心地督促他们好好读书。“我常跟学生讲,对绘画艺术而言,技能易解决,但文化累积需长久之功。必须加倍努力,方能走得长远。”为了给学生提供最新、最准确的信息,刘青砚也保持常年阅读的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收藏者更理性专业了

同时作为山东美协油画艺术协会的秘书长,刘青砚教授对近年山东油画艺术的发展也有颇多感受。“油画进入中国虽只有短短百年,但发展迅速,这十年尤其快,特别是山东的油画艺术发展在国内更是名列前茅。”

但刘青砚表示,现在市场低迷也不可否认,他认为不是没有市场了,而是市场上的收藏者不像前几年那么疯狂了,日渐趋于专业。“头脑发热的收藏年代过去了,大家收藏欲望越来越理性。我觉得九城艺术节举办就是给了大家一个很好的理性选画的专业平台。给吃不准的人提供专业交流平台专题和特邀,以保证水准。”

新闻推荐

环卫工城管队员有了“法律顾问”

本报9月22日讯(记者陈加宝)坚守马路一线的环卫工遭受打骂的事件经常刺痛市民神经,一线执法队员在正常执法过程中碰到暴力抗法也时常引起社会热议。这个问题在市中区可能不用担心了。今天上午,市中区...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