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带孙焦虑症”是一种必然?

山东商报 2017-09-04 16:07 大字

眼看着大宝上了幼儿园可以喘口气了,没想到独生女儿紧接着又添了二宝,老家山东的李阿姨被女儿“央求”常住武汉帮忙带伢。最近两三个月来,她突然失眠,胃口也变差了,一下瘦了十几斤。女儿带着她跑了多家医院,吃了不少药,收效甚微。几天前,李阿姨终于在武汉市心理医院找到症结:过度焦虑患上了抑郁症。(9月3日《武汉晨报》)

在家庭结构小型化的今天,养育孩子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带孩子不仅承受着身体的痛苦,也承受着精神的压力。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不论是安全焦虑,还是和年轻人在育儿观念上的摩擦与冲突,抑或睡眠质量差,“带孙焦虑症”并非一蹴而就的,也有一个不断累加、逐渐升级的过程。

年轻人要上班,孩子们又需要人带,请保姆又贵又不放心,老人帮子女带娃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可是,从法律上讲,老人并没有帮子女带娃的法定义务;老人帮忙带娃并非理所当然,而是受到以情感与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念的影响,关心子女、体谅子女、帮助子女排忧解难。

“带孙焦虑症”的背后,隐伏着一个群体的生存生态的缩影。一方面,老年人有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有“老有所乐”的需求;老人完全被束缚在带孩子一事上,分身乏术、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不少老人身体机能衰退,原本都需要人照顾。长时间、超负荷运作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堪重负的老人患上“带孙焦虑症”很难说不是一种必然。

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传统观念也在重塑与更新,注入了更多“时代感”。老人带孙子不仅费心费力,不少时候也需要花钱,更何况,老年人的家务劳动也是有价值的,不能选择性忽略与漠视;“有偿带孙”尽管还面临着一些争议,却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价值认同。即使不给予显性的回报与报酬,年轻人也应该通过不同的情感表达手段,对老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许多时候,老人们在意的,不是多少钱,而是子女不够关心他们、不够体贴他们。

带孩子并非老人的“分内之事”,家庭内部理应进行更加合理的分工。尊重老人的利益诉求和情感需要,不能让他们沦为无偿的“全职保姆”;让老人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在假期也有时间休息甚至出去旅游一下,这些都离不开子女们对老人们的感恩、关心与体谅。

在理想的图景里,家庭不仅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也是一个情感共同体。一个家庭的良性运行,离不开老人们与子女们的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与互相帮助;双向循环模式一旦弄成了单向模式,另外一方难免会不堪重负。让老年人的生活更有品质、更有乐趣,年轻人的角色扮演同样不能缺席。杨朝清

新闻推荐

高新区学校食堂把好“三关”

本报讯(记者黄智义)为进一步提升文明城市创建食品安全指数,高新区市场监管局颖秀监管所严查学校食堂,要求学校食堂把好进货关、储存关和加工关。近日,颖秀监管所人员对齐鲁软件学院食堂、山东广播...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