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用“匠心”打造优质工程 ——中储粮日照粮油储备库仓储物流项目一期工程施工纪实

日照日报 2016-11-08 00:00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文

伴随着嗡嗡作响的机械声,笔者走进了日夜奋战在中储粮日照粮油仓储物流项目工地的山东港湾建设集团安装工程公司施工队伍之中。虽然工程已接近尾声,但依然有很多工人还在这里忙碌着。“这两列,十八座筒仓还有配套的工作塔、提升塔、管理用房就是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储粮日照粮油仓储物流项目,这些混凝土筒仓直径30米,建成以后能够储存18万吨粮食。”技术主管赵东向笔者介绍着,脸上洋溢着自豪。

中储粮日照粮油储备库仓储物流项目共分两期建设施工,总投资7.5亿元,是近年来日照市引资最大的粮油产业项目。工程完工后,日照港区总仓容量将达258万吨,跃居中国沿海港口首位,对日照市打造500亿吨级粮油产业集群以及全国重要粮油加工物流中心具有重要意义。山东港湾承建的项目一期工程造价1.02亿元,工期340天。仅工程主体施工就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筒仓滑模施工和锥顶高支模等复杂工艺。伴随着工作面的展开,棘手的问题开始“排着队”找上门来。作为一项技术含量高、工艺要求高、施工风险高的系统工程,项目是否能够如期完工?外界几乎所有注视的目光里都带着疑问。

面对困难 没有过不去的坎

“干工程就是这样,没有一帆风顺的,没有过不去的坎,就看敢不敢硬碰硬,办法总比困难多。”副经理薄利胜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勉励自己也鼓励项目部的年轻人。

锥顶施工是工程最后一道关键节点,多为高空作业,脚手架体需搭设至仓顶,总高度达30.85米。在30多米高的仓顶施工,工人除了忍受蒸笼一样的闷热,还要系安全带如“蜘蛛侠”一样高空施工作业。项目部的管理人员也是鼓足干劲,不敢有丝毫的松懈怠慢,时刻盯在作业现场,三十米的筒仓每天上下五六次,身上的衣服全天保持滴汗状态。现场安全负责人杨国镭笑着说:“我们得感谢这个项目,不仅让我们积累了经验,更让我们锻炼了胆量,再也不恐高了。”

心怀“匠心” 驱动创新

“主体施工过程中随便挑出一个部位,不是全项目‘最难\’就是‘最险\’,哪个都是难点,哪里都经过无数次推敲!”直到现在,提到项目建设中最困难的时刻,技术主管范海伟还是充满感慨。

浅圆仓内径30米,筒体高23.7米采用液压提升滑模工艺施工。随着施工高度的不断提升,49米臂长混凝土汽车泵已无法覆盖浇筑范围,而换成60米臂长混凝土汽车泵又大大增加了施工成本。问题就是课题,技术人员的“工匠”精神驱动着他们不断的追求创新。副经理薄利胜带领技术人员展开技术攻关,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经过严密的推算分析提出采用废旧塔吊改装中心布料机的方案来解决这一难题。在塔身标准节及前臂内安装混凝土泵管,利用塔吊的水平旋转功能,为仓壁360度均匀泵送混凝土,较汽车泵送更便捷更高效还节省了混凝土泵送费用近50万元。

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还对仓顶外挑天沟和筒仓锥形屋面施工工艺进行了创新。整个施工过程,项目部会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先后4次聘请专家进行方案咨询和评审论证。在人们视线不及的施工现场,技术人员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艰难跋涉,他们心怀“匠心”,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把一个个工程难点变成工程亮点。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储粮项目施工中,仅各项设备创新、技术创新的应用就可节约成本300多万元,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科学管理 队伍建设走在前

项目执行经理崔宝涛介绍说:“项目部现有管理人员14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人占到85%以上。如何构建精干高效的和谐团队,始终是项目部重点考虑的突出问题。一方面,优质人才要留的住,另一方面新进人才要顶得上。”项目部结合项目施工实际,为全体员工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培训课程并与新进员工签订“导师带徒”培养协议,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竭尽所能助力员工成长。培训过程中,通过对员工进行建设集团精锐企业文化的宣贯,增强了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今,项目部学习氛围浓厚,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快速成长,都在重要岗位发挥骨干作用。

人心齐,泰山移。正是这支敢为人先、勇挑重担的队伍,将蓬勃朝气和昂扬斗志转化为了无限的可能。他们竭尽才智地追求创新技术,改进工艺工法,严格过程管控,让施工过程尽量做到了高效低耗,让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在山东港湾“精于品,锐于行,成于和”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他们将继续心怀“匠心”,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持续铸造更多精品工程。 

新闻推荐

发展蓝色经济 做强新兴城市(一)

■唐仕升21世纪是全世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扩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是全球和平利用和全面管理海洋的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