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滨州市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明年10月前—— 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业户达验收标准

滨州日报 2016-11-29 00: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 裴庆力 报道)11月28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今年2月份滨州市被确定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单位后,截止到目前,全市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滨州市将确保明年10月前全市所有食品生产经营业户达到创建验收标准。发布会介绍了滨州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的意义背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工作进展等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全市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据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田茂忠介绍,滨州市是全省的食品产业大市,截至2015年全市共有食品大中型生产企业432家,食品流通企业16900余家,餐饮服务单位15120家,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企业6家,保健食品、化妆品经营企业1845家。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81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46.87亿元,实现利税36.22亿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数量和收入均居全省前列。

今年2月25日,省食安办下发通知,明确了滨州等5个市为2016年山东省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单位。滨州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的总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到位。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监管所需的人、财、物投入;监管执法实现全覆盖,有效整治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行业依法诚信经营,产业健康发展;构建起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二是食品安全状况良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尤其是保障群众生活的主要食品和专供婴幼儿及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安全状况稳定在较高水平。三是群众满意度高。群众及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工作措施认可度高,对食品安全现状满意度高,总体满意度在70%以上。

具体来说有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加强能力保障建设;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食品“三小”整治提升工程;开展农贸市场整治提升工程;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加强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加强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加强餐饮具消毒监管;完善有奖举报制度。

滨州市被确定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单位后,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开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对创建工作进行现场调研指导,市里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市政府制订印发了《滨州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工作方案》《滨州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工作自查自评标准》,成立了13个工作小组,实施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双城同创”,并营造创建氛围,强化工作推进。截至目前,全市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食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明年10月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

发布会还就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的范围、时间、标准、宣传舆论氛围营造、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餐饮服务食品监督量化分级和登记公示等问题,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相应的规定。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从2012年开始实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和等级公示。动态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分别用大笑、微笑和平脸三种卡通形象表示;年度等级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分别用A、B、C三个字母表示。评定之后在店外悬挂量化分级公示牌,引导消费者“寻找笑脸就餐”。经过4年的实施,截止到目前,共评定餐饮单位6966家,其中优秀367家,良好3280家,一般3319家。到2017年10月,滨州市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管理覆盖率将达到90%以上,达到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城市的要求。

42家学校食堂成为省级示范单位

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创城的重要内容,学校食堂一直以来是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监管的重点。目前,该局已对全市10个县区的学校食堂开展了两次飞行检查,年度督查也将在近期进行。

滨州市还在学校食堂中开展“食安山东”示范创建、开展“寻找笑脸就餐”行动、开展明厨亮灶和清洁厨房等工作。目前滨州市已有42家学校食堂成为省级示范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量化分级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对学校食堂实施量化分级动态监管,在其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悬挂量化分级等级公示牌,自今年6月开始在全市各县区大力开展了“笑脸到店外迎客”行动。学校食堂作为“明厨亮灶”和清洁厨房的重点实施单位,截至目前,共有100家学校食堂实施了“明厨亮灶”,145家学校食堂实施了清洁厨房。

新闻推荐

全省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座谈会在滨举行

本报讯(记者刘清春通讯员曹修群报道)月日,全省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座谈会在滨州市举行,就“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体系设计、职能定位、资源协调、信息共享、骨干培训、管理机制、经费保障、考核评估...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