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书艺术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哪里
边茂田
作为曲艺艺术重要形式之一的鼓书艺术,可谓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遍及中华大地。作为全国知名的两大曲艺盛会之一的滨州胡集书会,更是闻名遐迩、享誉大江南北。
滨州历来就有“书山曲海”之称。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上世纪70年代以前,滨州地区的曲种有20种之多,仅鼓书类就十余种,如山东大鼓、西河大鼓、西路大鼓、东路大鼓、木板大鼓、鲁北大鼓、渤海大鼓、撮缰大鼓、三弦书、窑调、渔鼓等;民间说唱艺人多达300余人。而今,鼓书类曲种仅存有6个,即西河大鼓、西路大鼓、东路大鼓、鲁北大鼓、渤海大鼓、三弦书等,较古老的曲种如窑调、撮缰大鼓等已经失传。尚能在农村坚持零星演出的民间说唱艺人已不足30人,实在令人惋惜。细究鼓书艺术凋零、民间说唱艺人散失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认为,鼓书艺术远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不能不说是最根本的原因。常言说,听众是说唱艺人的衣食父母。离开了听众,说唱艺术就是无源之水,终究会枯竭和消亡。所以,研究鼓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就必须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审美需求和娱乐需求。
首先,要在内容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常言说,说书唱戏教育人。鼓书是通过说唱故事的娱乐形式达到“高台教化”目的的。因此,鼓书的内容是迎合听众、迎合市场的关键所在,也是关系到鼓书艺术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不同的时代,人民群众在精神上有不同的需求,这就要求鼓书艺术的内容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即要有时代性。在古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对落后,美好安逸的生活是人民群众在精神上的最大需求,于是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爱情故事、伦理道德故事等。晚清和民国时期,政府腐败,民不聊生,人民群众向往风清气正的世道,于是丑化和讽刺贪官污吏、谴责和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的故事就应运而生。建国前后,人民群众对新社会新秩序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英雄、对新的价值观充满了信仰和热爱,于是就产生了许许多多歌颂党、歌颂人民英雄、歌颂好人好事的故事,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上的需求,同时也使得鼓书艺术达到了鼎盛。以后,由于种种原因,鼓书的内容渐渐远离了人民群众,鼓书艺术也渐渐成了无源之水,开始走上了枯竭的道路。
因此,鼓书艺术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人民中间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以人民的精神需求为目的,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人民群众爱听、爱看的鼓书艺术作品。只有这样,鼓书艺术才有光明的前途和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要在形式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保持鼓书种类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大胆地改革创新表演形式,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任何艺术形式都是历史的产物,而任何艺术形式也同样随着历史的演变、时代的需求而变革和创新。否则,只能是成为历史、成为文化遗产而被送进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鼓书艺术如同其它曲艺形式一样,最初它只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一人说唱百人听的艺术。这种艺术形式在艺术样式极其单调、生产方式极其原始、信息交通极其闭塞、生活节奏极其散漫、传播手段极其落后的年代,无疑是具有很大的生存空间和艺术价值。但是,在艺术样式丰富多彩、信息交通非常便利、城乡区别日益模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传播手段异常先进的今天,鼓书这种艺术样式就显得苍白无力,甚至被渐渐边缘化,到了有其可无其也可的境地。尽管从保护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成效甚微。问题何在?就是这种古老的、几百年一成不变的表演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今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曲艺,包括鼓书艺术在内,到了今天已不再是单纯的听觉艺术,而是成为了一种听觉和视觉融为一体的艺术。因此,观众对这种艺术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是要好听,二是要好看。无疑,那种单调的、没有色彩的、程式化的鼓书表演形式,就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所以也就渐渐地远离了人民群众。因此,鼓书艺术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在保持鼓书种类本质特征的前提下,在表演形式上加以改革和创新。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应该向东北二人转学习。东北二人转之所以能够红遍大江南北,就在于它不断地吸收和借鉴姊妹艺术的营养,如音乐、戏曲、舞蹈、杂技等,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从而赋予了这门艺术以强大的生命力。另外,方言也是鼓书艺术很多种类不能够广泛传播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既保持鼓书种类的语言特征,又使得更多的人群听得懂、看得明白,也是鼓书艺术改革创新的一大课题。总之,鼓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为前提。否则,振兴和发展鼓书艺术就是一句空话。
第三,要在需求上以人民为中心,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把主要市场牢牢定位在社会底层的娱乐需求上。曲艺,包括鼓书艺术,源于劳动大众,扎根于社会底层,具有民俗文化的鲜明特征。它的“现编现唱”的快捷性、一鼓一弦的简捷性、撂地儿即演的灵活性、社会参与广的大众性、说学逗唱的兼容性、成本低效果好的经济性,是其它的艺术样式不可比拟和无法替代的。一句话,曲艺包括鼓书艺术,是一种最接地气、最简单便捷的艺术样式,具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特别是在我国的农村,较普遍地存在年来节到、农闲季节或一家一户遇到红白大事儿有请说书艺人说书、请戏班子唱戏的民俗,大多党政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也有年来节到搞文艺联欢会曲艺唱主角的习俗。所以,应该说,曲艺包括鼓书艺术的真正平台和市场在社会底层,在普通的人民群众中。但是,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来除去非职业民间曲艺艺人外,我们大多职业曲艺表演艺术家、曲艺演员、曲艺团体,眼睛并没有盯在社会底层和普通的人民群众上,没有去研究曲艺的真正市场在哪里,真正的需求者是谁,而是眼睛一个劲儿地往上看,把市场盯在了社会上层的少数人那里,盯在了可以比赛拿奖的大剧院和出头扬名的电视台,从而把曲艺这种传统的土生土长的大众艺术导向了歧途,也就使得曲艺艺术渐渐地步入了越来越不景气的境地。
曲艺包括鼓书艺术不是没有需求者,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真正的需求者、真正的市场在基层,在普通的人民群众中。因此,要使曲艺包括鼓书艺术得以生存和发展,作为曲艺包括鼓书艺术工作者,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己任,走向基层,走向农村,走向矿山,走向工厂,走向军营,走到人民群众中去。
新闻推荐
“宣传仁孝文化 ,走进乡村 、社区关爱老人”社会公益活动举行 低保户和90岁以上老人获赠“天下五谷”食用油
本报讯(记者郭刚报道)8月27日上午,由滨州日报携手山东香驰天下五谷食品公司推出的“宣传仁孝文化,走进乡村、社区关爱老人”社会公益活动,在滨城区杨柳雪镇顺河店村举行。本次走访活动结束后,“全市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