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奠基贝类学科承继前辈学术之火,奠基贝类学科承继前辈学术之火

青岛早报 2016-10-17 00:00 大字

一门“实用”的科学是需要年轻人投入进来的。1953年,张玺先生在山东大学水产系和生物系开设了一门新课程——贝类学。张玺先生不在青岛的日子里,就由齐钟彦代替他讲课。正是这次持续一年的讲课,结出了硕果,后来张玺和齐钟彦合著,于1961完成了一部大书——《贝类学纲要》。这是我国第一本系统论述贝类动物学的专著。这部著作是我国贝类学的奠基之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硕果”不仅仅是一部著作,在听课的学生中,有几位于毕业后直接从事海洋生物分类学的研究,成为一代学术开拓和传承的中坚力量。张玺一直重视后备力量的培养,他从1956年就开始招收攻读贝类学的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的张福绥后来来到张玺和齐钟彦的身边。张福绥在齐钟彦的具体指导下,开始了海产贝类动物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

我国出产的贝类品种繁多,资源丰富,为了让社会大众了解我国丰富的海产贝类,张玺和齐钟彦还合作撰写了一本小册子——《我国的贝类》。这本书从生物演化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出产的主要贝类26种,如:贻贝、蚶子、珍珠贝、扇贝、宝贝、红螺、鲍鱼、鹦鹉螺、乌贼、章鱼等等,以深入浅出的文字,扼要地介绍了这些海贝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经济价值和养殖方法,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插图,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这是一本大学者撰写的小书,体现出了两位学者的科学情怀。

经过十多年的耕耘,张玺等科研人员对我国的海产贝类,尤其是经济贝类,基本上摸清了家底,他们撰写出版了一系列的研究专著,如:《中国北部海产经济软体动物》《中国经济动物志·海产软体动物》《南海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等。一门有用的科学在逐渐发展壮大。

“文革”爆发后,张玺的贝类学搁浅了。1967年7月10日张玺先生在青岛离开了人间。1970年代末,齐钟彦又开始了中国的海产贝类学研究。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海洋生物分类学研究迎来了 “科学的春天”,在学术界的多方支持下,中国贝类学会成立,齐钟彦担任第一任理事长。齐钟彦感到欣慰的是他实现了张玺先生多年的心愿……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张玺先生所开创的这一项事业中,齐钟彦与同仁们承继着学术之火,并让这事业发展长大,几代人的努力,将中国海的贝类动物资源分布、种类特点、生活习性等等基本调查清楚。辽阔的海疆洒下了他们勤劳的汗水。齐钟彦和马绣同以及其他的同事们多年积累的研究成果,充实起一座收藏丰硕的中国海洋生物标本馆,同时,也合作完成出版了 《中国沿海软体动物》、《中国北方沿海软体动物》等专著,为学术界奉献出累累硕果。

齐钟彦在1987年2月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他依然天天从他居住的青岛齐河路5号的家里到南海路7号的中科院海洋所的办公室,继续从事他的研究和著述。

新闻推荐

七百环卫工人“比武”,七百环卫工人“比武”

推着人力扫路机赛跑、50米捡垃圾障碍赛、垃圾桶套袋子比赛……10月26日是山东省第二十二届环卫工人节。昨天上午,市南环卫举行首届职工技能休闲体育运动会,700多名平日里埋头苦干的“城市美容师”...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