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文人相重的情怀张光茫

东昌时讯 2016-10-31 00:00 大字

山东滕州  张光茫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好像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不过,文人并非都是相轻,相重的也不少。文人相重体现了一种高尚的情怀。

唐代的贺知章读了李白的《蜀道难》等诗稿后,禁不住连连赞叹李白是个“谪仙”。他一方面向唐玄宗推荐,一方面解下金龟换酒,招待这个酒量能与自己媲美的“谪仙”。

那时的贺知章不仅比李白大42岁,还是一位身居要职的宫廷诗人;而李白初出茅庐,尚未受人赏识和推荐。无论身份还是名气,贺知章都远远超过李白不知多少倍。可贺知章却给了这位后起之秀异乎寻常的赞誉。倘若李白日后平庸无为,这段千古逸闻也就早已随风飘散,无人提及。绝妙之处恰恰在于,李白以他一生的成就,充分证明了他的名副其实。由此可见,贺知章确有先见之明,慧眼识珠。

可历史上慧眼识珠的文人不仅有贺知章。据史书记载,当年欧阳修读过“殿试生”苏轼的考卷之后,曾毫不掩饰地给好友梅尧臣写信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欧阳修积极为苏轼以及同样有大才的苏辙铺路,使兄弟二人顺利通过了宋仁宗的“御试”,并在宋仁宗心目中成了将来可以辅佐子孙的两个宰相。

后来,贺知章告老还乡。兴许是因为沾过谪仙的仙气,也就有了“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千古绝唱。

后来,苏轼果然后来居上,超过了欧阳修。但赞叹“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的欧阳修也没有被人遗忘,而是与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看来这种对于别人成就的承认和推荐,并不会影响“识珠”者本身的成就。有时甚至是相辅相成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曾巩。他成名早于王安石,却认为王安石才华更高,便主动写信向欧阳修推荐:“巩之友有王安石者,文甚古,行称其文,虽已得科名,然居今知安石者尚少也。彼诚自重,不愿知于人。”他请欧阳修帮王安石一把。欧阳修当然也看出了王安石的潜力,遂撰文推荐:“太常博士、群牧判官王安石,学问文章,知名当世,守道不苟,自重其身,议论通明,兼有时才之用……”

如同“大团圆”的结局一般,曾巩也与受过他推荐的王安石一道,被后人列入了唐宋八大家的行列。这都属于英才荐英才、大家识大家,故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可具有“慧眼”的人,大致也非平庸之辈。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大才越有“慧眼”。贺知章、欧阳修、曾巩,无一例外。

到了现代,文人之间的惺惺相惜,更不乏其例。20世纪初是中国学术大师群星闪耀的时间段,胡适称赞傅斯年是“人间一个最稀有的天才”,傅斯年却说“陈寅恪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那时有这样一段话,“我的等身著作,不如陈(寅恪)先生一篇几百字的论文”,这出自梁启超之言,而这都彰显了文人相重的高贵品质。

由此可见,中国文坛不光有着早就被曹丕点破的“文人相轻”的恶习,也有着文人相重的佳话。相重的人,皆是有大胸怀的人。他们站得高,发现生命之有限、天地之无尽。他们看到青山巍巍,一峰高一峰;他们看到江河滔滔,后浪接前浪!

新闻推荐

2017年专升本考试今起报名,2017年专升本考试今起报名

本报讯(记者石秀秀)月日,记者在省招考院获悉,山东省年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试将于月日开始报名,明年3月日至日考试。此次考试招生对象分为三类:山东省普通本专科院校(含高职院校)应届普通高等教育专科(高...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