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刘家营民间传说 ■临淄 李玉军

财经新报 2016-10-27 00:00 大字

临淄的刘营村是山东乃至华东地区唯一的蒙古族村落。

齐鲁大地,古都临淄,一个千余人的蒙古村落是怎样形成的呢?

刘家营蒙古族的先世系斡罗那歹氏人。斡罗那歹氏是一个古老的蒙古部落。蒙古族在创业建国和统一中国的征战中,斡罗那歹这个强盛的部落是蒙古铁骑中的精锐部队。他们的先祖,高祖五公就是斡罗那歹人,也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1262年,元朝派强大的部队进驻山东,斡罗那歹氏族的蒙古军役随军到山东驻防,有的则被派往临淄,五公就在其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五公就是刘营村如今千余口人的星星之火。一簇生命之火,缔造了一个村庄,在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增添了神奇的一笔。

随着元朝势力的强大,为了充实驻中原各军兵力,加强后勤补给,元至元八年,每军拨赐草场7顷以饲马练兵。五公在当地娶了汉族白氏姑娘为妻,婚后夫妻恩爱,生有四子。1293年,五公因忠于职守,勤于公务,又有战功,被提升为“益都万户府镇抚”,后死于任上。

元朝末年,各路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大明王朝政权最终确立。高举反元大旗的朱明王朝自然不会善待蒙古族人。居住在中原的蒙古族人大多举家北迁,退回了大漠以北。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又重新开始了游牧生活。而五公的子孙,却在刘营村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最初的几顶蒙古包,演变成了茅草屋,后来成为一个村落。前世为蒙古名字,时为元朝中期和末期,至第五世已是明朝初年,此时留在中原的蒙古族人地位一落千丈。刘家营的蒙古族人深知,公开本民族成分,在明王朝统治的汉族地区有诸多不便,且有受歧视遭迫害之虑。此时,他们历经几代与汉族同胞生活在一起,语言及生活习俗已经基本汉化,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把元末的“留下营”,改为“刘家营”,全村蒙古族人以“留”字的谐音“刘”为姓。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民族政策像春雨、像春风,让这个蒙古族村落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山东省政府通过调查认证,1980年正式确认刘营村部分村民的蒙古族籍,刘营村成为山东省唯一的蒙古族村。随后,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落实下来,刘营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迅速发展。

山的那一边微评

真好,我大齐文化,既深且厚,精而博容!

张玉国微评

这故事不错,有道理。

辽阔之海微评

蒙汉大融合,很有味道。

宋庆法微评

元代杂剧又一曲。

新闻推荐

淄博市举办首届文昌湖上坡地烧烤露营

新报讯(记者田廷芳通讯员张媛)10月29日至30日,由中国汽车文化产业联盟机构、中国房车俱乐部、上坡地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织的2016首届文昌湖上坡地烧烤露营节,在文昌湖荷花园房车露营地举办。...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