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安全日照”建设追踪(上)

黄海晨报 2016-09-09 00:00 大字

统筹/策划 刘佳秀 采写/本报记者 秦钊时

光如水,总是无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安全,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近年来,全国发生的多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更是一次次叩击着人们的心灵:安全是最重要的民生,安全生产与我们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

安全生产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前提,是企业发展、效益的基石,它不是一句简单的警语,而是尊重你我生命的体现。

为推动“安全日照”建设,展示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安全日照建设工作后整改落实情况,督促解决日照市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短板,近期市人大常委会围绕“聚焦安全生产、追踪人大八问”主题,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了为期8天的集中采访。

8天来,采访团入企业、下工地、蹲地头、进小区,一路看、一路听、议、一路比,记录我们身边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故事,了解我们之前不曾熟悉的行业和领域。

接下来,晨刊将推出两期特别报道,带领读者一起走进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去吸取别人故事里的教训,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为我们原本没有彩排的生命制造一场安全完美的现场直播。

“多园一规,多规合一”,“二次规划”开启棋盘布局

8月8日,岚山化工产业园区安置生活区内,塔吊林立,桩机轰鸣。

放眼望去,58栋安置楼主体已完成封顶,另外8栋正在进行主体施工。这片建筑面积91.78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的安置区,将于明年年底迎来首批3000户回迁居民。

为何要建设这片安置区?这得从岚山区的化工产业园区布局说起。

“岚山区计划用3—5年的时间,将岚山化工产业园区东区的全部村居完成搬迁安置,有效解决园中村问题。”岚山区发改局副局长崔为安说。

日照市的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行业,而这些企业又大部分集中在岚山区。

数据显示,目前岚山区炼油加工能力已达800万吨,原油、成品油及危化品罐区储量已超过1000万立方米。

不断攀升的数据,提醒着我们,日照市石油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问题不容忽视。

针对岚山区石化厂区布局不够集中、村居与企业距离太近、管道相互交叉等现状,日照市相关部门将如何从产业布局规划和园区规划入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变这一局面呢?

“我们委托了世界一流的规划企业,对园区进行了重新修编、提升。目前整个园区面积36平方公里,分为东区和西区两部分。为了系统安置东区内的居民,我们建了化工园区安置生活区。”崔为安介绍。

岚山化工产业园区是2009年1月开始规划建设,近期目标是发展以烯烃原料多元化联合项目为龙头的乙烯、丙烯下游产业,远期将向以大炼油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和芳烃产业链迈进。目前,岚桥石化、石大科技、广信化工、金石沥青、新三明化工、瀚坤能源等企业已落户该园区。

当日,岚山区化工产业服务中心产业项目科科长邢少伟指着一张规划图介绍:“园区的东区主要是以精细化工为主,西区主要是以大炼化为主,今年已经引进了中国华信1000万吨的仓储项目。”

目前岚山区投资低于1亿元的危险化学品项目,原则上不再审批核准,新上危险化学品项目,一律报市以上发改部门核准、备案。

“去年以来,为尽快冲破制约园区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瓶颈,日照市按照‘多园一规\’‘多规合一\’思路,以市为单位整体推进园区‘二次规划\’,编制完成了《日照市园区整体发展规划(2016—2030)》,成功实现‘一张棋盘布棋子、一张蓝图全覆盖\’。”市发改委副主任卢东磊这样介绍。

针对目前日照园区产业定位雷同,同质竞争、“多规”空间打架等问题,日照市今年4月出台了《日照市园区整体发展规划(2016—2030)》。这一规划紧扣第三代园区特征,变“分头规划”为“多规合一”,变“一园一规”为“多园一规”,在全国率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有机融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对全市7个省级以上园区和日照港区、空港新区进行二次规划,进一步提升园区安全、环保、节能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去年“7·16”事故的惨重代价和沉重教

训还铭记在我们心头,如何使全市各园区

走上科学、安全、绿色的发展之路,期待“二次规划”给我们指明方向。为何“漫步管道”?只因深爱这片热土

提起油气管道安全,不少人都还记得我们的近邻青岛发生的“11.22”特大燃爆事故。

2013年11月22日上午,随着一团黑色蘑菇云的冲天而起,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黄输油管道原油泄漏现场发生爆炸,这场灾难不仅致使156人受伤,更是带走了63条鲜活的生命,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一声巨响,敲响了国家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的警钟,也敲醒了与青岛接壤的日照。

据市经信委公布的资料,目前日照市境内的油气长输管道共四条,分别为中石化胶州—日照天然气管道、中石化日照—仪征石油管道、中石油日照—东明石油管道、中石油胶州—日照天然气管道,四条管道总长106公里。在岚山区,因为岚山本身已有岚桥石化、金石沥青、石大科技、瀚坤能源等地炼仓储企业多条工业管线,再加上两条石油长输管道,目前岚山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管廊带。

如何让青岛“11.22”事故不再重演,如何让天天漫步在油气管道上方的我们安心、安全?

8月9日上午11点,岚山区虎山镇东潘家村广华冷藏厂院内,47岁的李凤华和妻子正在挑拣鲜虾,“30年的厂子谁愿意拆呢,这不是为了左邻右舍的安全着想嘛。”李凤华说。

2011年以来,多条输油管道从广华冷藏厂库房下穿行,库房对管道形成负重占压,成为重大安全危险源,被上级部门挂牌督办。

岚山区经信局副局长张秋生现场告诉记者,岚山区经信局通过努力,协调资金100多万元,对库房进行了评估,通过虎山镇(党委政府),做通了业主的工作,于去年8月对这一区域进行了拆除。

与广华冷藏厂有着相同命运的还有碑廓镇谢家荒村的一家鱼粉厂,这家鱼粉厂厂房建在了中石油日照—东明石油管道上方。岚山区在整治管道隐患时,发现问题,开始协调清理。最终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距离管道5米处的鱼粉厂厂房已被拆除。“这是对隐患的最大解除,也是对生产厂家的最大安全保护。”中石油日照输油站管道站长解德宏说。

长距离输油管道是大口径、长距离、高压力的大型管道系统,是国家能源供应大动脉和国民经济的重点工程,保障它们的运行安全,是各大输油公司及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要任务。“日常管理中,我们加强巡护,白天徒步巡护,晚上用车巡护,施工中24小时监控。”中石油山东输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健新介绍。

苏同波,34岁,岚山区泉子庙村村民,从2012年3月起,他报名成为了一名中石化石油管道巡护员。每天早晚,苏同波都要手持GPS管道巡护定位系统,以每小时不低于7公里的速度奔走在油气管道旁。

中石化日照油库副主任王保东介绍说,自从国家开启长输管道隐患攻坚以来,日照油库16处隐患已全部消除。

日照作为新兴的港口城市,同时拥有四条大口径长输油气管道和多座30万吨原油泊位,到2017年,日照原油年设计通过能力将达5600万吨。如何稳固江北最大液化品集散地、国内沿海最大原油仓储基地、全国重要原油进口基地的地位,政府和企业要做的还有很多……

拿什么保障你?日照的5500部电梯

“喂,维保中心吗?我这里有个电梯坏了,能来修一下吗?”“请问困人了吗?您的具体位置在哪?”“市区临沂路和莒州路交会处,农检中心办公大楼,没有困人。”“您别着急,我们这就派人过去。”

8月10日上午10点,东港区农检中心办公大楼,记者以电梯故障为由,致电日照西继电梯有限公司维保值班电话,想以此检验下维保人员是否能像他们承诺的那样,市区30分钟内赶到。

17分钟后,两名身穿灰色工装、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工作人员一路小跑着来到记者“谎报军情”的电梯前。

在记者道歉并说明“谎报”的用意后,该公司26岁的维保员刘家龙向记者普及起了电梯安全知识:“如今的电梯都有安全监测保护功能,比如防逆转保护、超速保护、梯级下陷保护等,正确使用电梯,事故才能降低。”

从厦门一名大学生乘坐电梯被卡身亡,到西安一名研究生从电梯井坠落……近年来,一些城市连续出现电梯致死、伤人、困人等事故,不少乘坐者表示担忧。

数据显示,我国电梯保有量已经超过300万部,每天有超过2亿人乘坐电梯,安全事故频发暴露了电梯管理、维保等方面存在缺失。

市质监部门工作人员介绍,电梯安全事故,除了与房屋总体规划、建设不够科学,以及电梯的品牌、设计、质量、安装等原因有关外,更多的还是维护保养和使用环节出现问题。“电梯是复杂的机电设备,维保不及时,小故障容易造成轿厢骤停、门不能开启、将人困在轿箱内甚至夹挤乘客等问题,此时如没有专业人员救援并排除故障,就可能出现事故。”市质监局特监科科长薄照宾介绍。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电梯出现问题一部分原因是维保不及时造成的。一些使用单位虽然按照质监部门要求,与维保单位签订维保合同,但存在“压价”等现象,支付的维保费打折扣,造成维保公司“只维修、不保养”。

作为全市电梯维保行业唯一一家标准化管理试点单位,日照西继电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萍很有感触:“安装是电梯生命的开始,维保是电梯生命的延续。”

2015年由该公司主导起草的全省第一个团体标准《电梯维护保养服务规范》发布,此后该公司在全市首家推出在电梯轿厢信息公示牌上公开法人签字的维保质量承诺书。

从市质监局提供的数据来看,目前全市注册登记的在用电梯和在建电梯已超过5500部,并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电梯使用单位达到702家,电梯销售、安装、维保单位已有50家。

为提升电梯维护保养水平,日照市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电梯维保团体标准,对电梯维保单位进行分类管理和动态考核,逐步将低成本恶性竞争及服务较差的维保单位淘汰出局。

从今年4月开始,市质监部门还率先在全省启用了特种设备安全大数据网络管理平台,把90%以上的电梯使用单位和95%以上的电梯纳入平台统一管理。

生命大于天,电梯安全的监管,关系职责,关系良知。

我们期待着,在高层住宅、大型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今天,电梯生产厂家、维保单位、政府监管等部门切实负起责任,把百姓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让所有人开心出门、安心回家。

“靠近你,温暖我”26167项消防隐患解读“水火无情”

“在家里,要是听到有人喊:起火啦,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肯定是跑啊”。“要是跑不出去了,在家里你会做什么?”“打开窗子,跳!”

这是记者和一位五旬市民的真实对话。两句话,看出了这位市民消防安全常识的匮乏。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学校、医院、商场、酒店等场所人员聚集度越来越高,消防装备开始跟不上建筑物的发展。

如何适应新的消防安全形势,提高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的预防和扑救能力,成为摆在全体市民面前的一道紧迫难题。

8月11日上午9点,日照市365消防服务中心,29岁的程德彬正在与工作人员交流审批事项。作为日照万象汇室内装修工程的图纸报审人员,程德彬介绍,他们的工程主体消防验收已经完成,当天只是按程序来审核部分商铺后期的造型装饰。

消防行政审批和验收是确保各项建筑设施尤其是高层建筑和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的基础性条件。但近年来,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和建筑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外形美观和经济利益最大化,并没有严格落实相关要求。“个别单位和企业,对消防审批办理不够重视,未经设计审核就施工,未经验收就投入使用,这样就遗留了先天性隐患。”市公安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时培军介绍。

通过消防验收的高层建筑也并非高枕无忧,各类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保养也是确保消防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市区某小区,消防人员随机抽查了一栋高层建筑的消防设施,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消防栓没有盖,有的则没有配备水枪。

该小区物业消防主管坦言,因为小区比较大,30多栋楼,巡查工作有不到位现象,目前他们正在逐步完善。

近年来,日照市新建多处大型综合性购物、娱乐场所,这些地方也是消防检查的重点之一。

在新市区某大型商场,记者看到,除了建有微型消防站外,每个楼层都根据防火卷帘门的位置,设置了防火分区,配备了各种消防器材,便于扑灭初期火灾并引导人员快速安全疏散。

从市公安消防支队提供的数据看,今年以来,日照市各级公安消防部门排查消防隐患26167项,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9610份,对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单位,采取严管重罚、勒令停工、停业整顿等措施,夯实消防工作基础。

目前,日照市100米以上的高楼已达14栋,营业面积过万平米的大型商场超过36家。《山东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已于去年3月1日起施行,但仍有不少房地产开发、建筑和物业服务企业受经济利益驱使,没有落实《消防法》《山东省消防条例》等法定的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社会公众的防火意识和灭火救援能力虽有较大提升,但仍然没有实现重点人群的全覆盖。

火灾似猛虎,防患于未然,我们希望物质和文化生活显著提高的今天,人人都能重视防火,人人都能幸福平安。 

新闻推荐

山东实行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

新华社济南9月11日专电(记者王志)为防范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发生,山东省积极改进建设领域支付管理,探索实行农民工工资与工程款“分账管理”,规定施工总承包企业须开设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支付农民工工资。...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