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工业强区打造全市北部经济增长极
秋日河口,硕果累累。踏上河口区这片热土,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处处能感受到竞相发展的干劲与激情,加快发展热潮激荡。
数字印证一切: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 2 7 . 0 3亿元,增长7 . 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1 . 36亿元,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19亿元,增长10%;16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等5项指标增幅位居全市第二。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一极两区”的目标定位,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促发展各项工作。
凤凰涅槃助力工业突围
凤凰涅槃,工业突围。追溯过去的五年,是河口区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据统计,全区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41.3亿元增加到260亿元,按可比口径,年均增长14.3%。工业实力显著增强,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大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5家,主营业务收入过十亿元企业达到14家,中海、富海双双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
面对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大好时期,河口区居安思危,牢牢把握“一极两区”目标定位,通过竭力打造新型工业产业这个核心,打造成全市北部经济增长极,推动河口经济跨越发展。
大力推进工业强区,着力打造全市北部经济增长极。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为此河口区提出了实施“五年倍增”计划。
今年,全区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69亿元的37个重大产业项目,全力突破中海石油、东营石化500万吨大型炼化等总投资125亿元的11个重点工业项目,以项目建设的大突破推动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总投资15亿元的北玻玻璃1000万平方米/年节能安全系列玻璃生产、总投资5.8亿元的普斐科特新材料4500万件/年汽车用关键零部件精密铸造等项目已开工建设;立足土地广阔、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了重大风电产业项目建设,共13个项目实现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65万千瓦,实现年发电量10.56亿度,带动发展集风场开发、风电装备制造于一体的风电产业。全力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扎实开展“三评级一评价”,15家“差”评企业已全部停产整顿,扶持引导23家“优”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做大做强一批块头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工业项目在河口落地生根,成为助推河口区突破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
夯实载体
创新驱动提成效
园区建设是实现工业强区的强力载体。河口区集中突破“两区两园”建设,以园区建设为强力载体,全力打造项目建设主战场和企业发展的主阵地。“两区两园”以河口经济开发区、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为龙头,以富海工业园、中海工业园为补充,在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制造业提升价值链、新兴产业完善创新链上下功夫,努力实现项目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河口经济开发区产值突破百亿元,荣获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园区称号;蓝色经济产业园投产、在建项目总投资超过365亿元,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
“只有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抓住人才这个关键,以产业发展需求为主攻方向,打好结构性改革攻坚战,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凸显了河口区委、区政府对全区现阶段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关键的举措。聚焦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河口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广泛开展产学研对接交流活动,与中科院、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48家高校院所建立了全面科技合作关系,产学研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搭建平台
助推转型促跨越
高端科研平台建设是深化产学研结合、助推产业发展升级的基础。河口区依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载体,充分发挥黄河口高新技术企业创业园创业苗圃、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器、企业加速器、中小企业园等功能,持续为该区引进高新技术、高层次人才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目前,全区已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7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家,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4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河口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达到45%,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2.8个百分点。
如今的河口区,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演绎着一曲和谐奋进的可持续发展新乐章,努力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记者 赵金子 通讯员 田现增)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