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科技领跑,多项创新应用道路建设 中电建路桥三大项科技创新应用于青岛中德生态园项目9号线OGFC道路工程

半岛都市报 2016-09-06 00:00 大字

多名院士牵头组成的城市洪涝防治调研组在青岛项目现场调研观摩。

按检测标准快速实现无明显积水的检测路面。给我一张白纸,你的任何一个想法都会变成现实,因为我们是中电建路桥”。惊涛拍岸,浪花翻滚,古人云水兴城,择水而居,倚水而生。电建人,择城而栖,践行承诺,铸造“明日之城”。2020年,中国城市20%以上建成区要自然存储70%的降雨;2030年,全国城市80%以上建成区要达到这一指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公布,给出了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5年目标,15年目标,择城而居。作为建设者,我们应该遵循自然,在不远的未来,为我们及我们的孩子铸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明日之城”。

以人为本,概念先行

中电建路桥青岛中德生态园项目作为中德两国政府建设的首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合作项目,意在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态园区,促进产业转型,引领绿色生活,打造宜居园区,实现持续发展的活力。

中电建路桥青岛中德生态园9号线,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应运而生。

9号线西起生态园38号线,东至生态园环6号路,道路全长约241米,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8米。本工程主要通过路面排水系统及绿篱内雨水收集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涵养地下水,并且在南北侧绿篱内设置渗透集水井及透水管,北侧设置储水模块。道路路面采用细粒式开级配沥青混凝土(OGFC-13)排水降噪路面,道路路缘石采用部分下沉式路缘石,便于车行道雨水流入绿篱。此外,自行车道及人行道均采用透水结构层。

中电建路桥青岛中德生态园9号线虽然工程量较小,但材料规格特殊,工序较多,工艺复杂。作为山东省首条海绵城市试验道路,不仅是本区域内海绵城市概念推广及实施的领跑者,更是对中德生态园引领绿色生活理念的践行,和对“以水定城”战略思路的积极探索!

“天道合一”,科技领跑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建设海绵城市,注重自然渗透,这不仅是对传统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自然、生态、绿色的基础设施,更需要科技领跑。

中电建路桥中德生态园9号线作为山东省首条海绵城市试验道路,是对海绵城市运用的首次探索,更是对新技术的首次尝试与运用。

生态园9号线首个创新点是山东省首条雨水收集系统运用道路。生态园9号线通过在南北侧绿篱内设置渗透集水井及透水管,北侧设置储水模块,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利用储水模块进行蓄水,在保证水质的同时,起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作用。

路面采道路路面采用细粒式开级配沥青混凝土(OGFC-13),以达到排水降噪路面,这是生态园9号线道路的第二点创新之处。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集料有较大的空隙率,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路面噪声,在雨天能使路面雨水迅速下渗并沿下封层表面横(纵)坡流到边沟排除,从而消除路面积水,减少行车水雾,消除夜间车灯的眩光,提高行车安全性等众多优点。

自行车车道与人行道采用透水结构层是又一创新之作,并且生态园检查井周边采用与人行道同材质的混凝土,检查井周边表面为露骨料水洗面,不仅具有防滑、透水、美观及固定检查井井盖的作用,更是与人行道透水砖融为一体。

迎难而上,敢于亮剑

2015年3月,生态园9号线正式开工,开工之初,便因为设计变更原因,施工因此而搁置。直至2016年3月7日,9号线重新施工。9号线虽然工程量小,但材料规格特殊,工序工艺复杂,新工艺多为首次承建,毫无经验可借鉴,但是中电建路桥人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敢于亮剑。

储水模块安装是最先遇到的困难。在储水模块安装过程中,必须保证沟槽底部平整。但是在沟槽开挖过程中,因储水模块安装及检查井安装需要,沟槽开挖高程难以控制,开挖高度不统一,并且在开挖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与市政管网高度一致。

为了保证沟槽开挖符合设计要求,建设团队采取分段开挖方式,总承包部要求测量人员紧盯现场,严格控制沟槽开挖高程,为后续施工工序施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储水模块安装完成后,又将面临新难题。模块周围需铺设宽10厘米粗砂保护层,并按照层高30厘米进行分层夯实,同时在夯实过程中,需要与沟槽回填同时进行。但在施工过程中,操作程序复杂,模块周围砂子难以铺设。对此,总承包部召开技术研讨会,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在每一个储水模块安装后,在周边设置木板,然后进行填筑和夯实,这样不仅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保证了施工效果。

在无砂透水管安装步骤同样存在难题。在无砂透水管安装过程中,要求对无砂透水管进行360度碎石包管及土工布包裹。按照设计要求,生态园9号线道路无砂透水管安装长度不一,同时,无砂透水管必须充分考虑人行道南侧的景观小品进行安装,因此对施工造成了极大的困扰。针对这一问题,建设团队集思广益,采用分层回填方式,在进行碎石保管的同时进行土工布的铺设,效果良好。

自行车道采用珍珠岩露骨料透水混凝土。面层为露骨料混凝土,表面需进行冲洗,在露骨料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强度要求比较高,对表面冲洗时间控制极为严格,对施工人员而言,无疑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保质保优,速战速决

尽管面对困难与挑战,生态园9号线的建设依然稳步推进,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今年3月4日,生态园9号线沟槽开挖。3月7日,开始生态园9号线储水模块、透水管安装。3月11日,生态园9号线储水模块、透水管安装完成。3月13日,生态园9号线进行沟槽回填,比预计工期提前完成。

4月25日,生态园9号线进行下面层摊铺。6月21日,生态园9号线上面层摊铺如期完成。速战速决,保质保量,这是路桥人对当地政府承诺,更是路桥人对社会的承诺。

中电建路桥生态园9号线在施工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标准化、安全文明施工。从制度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施工标准化全方位切入,建立健全质量安全标准化组织机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质量安全标准化考核机制及标准化内部验收流程,全面增强职工质量安全标准化意识。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标准化施工,全面落实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责任,真正践行了“绿色施工”的理念。

先进科技应用引来国家级调研组观摩

7月6日,由5名院士、多名专家组成的城市洪涝防治调研组一行来到中电建路桥青岛中德生态园项目9号线现场,就目前公司在山东省率先实施的海绵城市排水降噪沥青路面(简称:OGFC路面)科技应用实践情况进行现场调研。调研组对中电建路桥集团率先在山东省将当前先进的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的做法和成绩表示肯定。在综合调研完成后,调研组就OGFC路面在实践中的实施提出中肯详尽的建议,同时指出,OGFC路面对当前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减少水雾眩光、降低噪音、防水漂、提高潮湿路面抗滑性等多种综合优点,希望中电建路桥集团科研及施工单位不断完善该技术在实际应用的施工管理,形成完备的施工、维护方案,为当前海绵城市建设、抑制城市内涝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建云,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副校长、教授王超,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郭仁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胡春宏,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吴志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所长王银堂,中国工程院二局局长高中琪,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办公室主任邢慧娴,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博士、教授级高工贺瑞敏,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博士、高工胡庆芳,同济大学博士姬凌云、姚雪艳、马春庆等众多国家级专家及学者参与此次观摩调研活动。

文/图刘家冕顾奇峰

新闻推荐

外地患者也慕名来青看病 中韩街道远洋风景社区服务站9月3日开业,聘请知名专家坐诊满足居民需求

新开业的远洋风景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图半岛记者刘婷婷报道本报讯经过前期紧锣密鼓的筹备,9月3日,中韩街道远洋风景社区卫生服务站正式开业,据悉,服务站是由青岛市崂山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山东...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