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种》青岛首映铁流赞电影接地气
文/半岛记者刘礼智
图/半岛记者王滨
8月19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等摄制的庆祝建党95周年的献礼影片《大火种》在青岛华臣影城举行首映。影片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2014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铁流看过电影后称拍摄得很接地气。
抒情的镜头讲中国故事
电影《大火种》再现了1926年冬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如火种般在中共党员和人民群众之间传递的感人故事。青年知识分子刘雨心带着由陈望道翻译的中国首版《共产党宣言》来到广饶,向群众宣讲《共产党宣言》的真义,大王镇的百姓为了保护《共产党宣言》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五十年后,当年负责保管《共产党宣言》的群众将这历史的信物交给政府。重回故地的刘雨心望着展览馆里陈列的《共产党宣言》感慨万千。
该片根据铁流、徐锦庚荣获2014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记忆》改编。原著作者铁流已经看过了这部电影,他说导演把握得非常好,电影拍摄得非常接地气,“虽然我们追溯的是上世纪的传奇故事,但是用现代人的眼光也完全能够交流。”导演用散文诗抒情的镜头让故事一步步推进,“红色题材讲中国故事,更要有激情。”
心潮澎湃现场编台词
《大火种》的女主角陈瑾曾参演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唐山大地震》,与陈道明在剧中出演一对军人夫妻。这次她饰演的姜玉兰是一个农村妇女,铁流认为陈瑾把握的人物内心世界非常精准。
有意思的是,铁流也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影片中。铁流不仅答应了客串,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当时我心潮澎湃,自己控制不住,于是现编情节、现编台词,反而得到导演的称赞。”
铁流和合作者徐锦庚到农村采访,遇到了很多困难,“当时的很多人已经不在了,仍然健在的也有八九十岁了,采访一个故事需要反反复复确认,一步步积累素材。”为此铁流积累了几百万的材料,“都是手写的,背景资料还有几箱子。”作为一部主旋律题材,铁流欣喜地看到它也让80后90后观众接受了,铁流认为,作家应该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红色故事离我们越来越远,怎么让现代人接受和认可红色故事,创作者至关重要。”
新闻推荐
社区环境顶呱呱,居民生活乐开花 “敦化看变化”栏目引发百姓关注家园热潮,欢迎更多居民参与
西吴社区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文/图半岛记者尹昊徐玮苓自从本报“敦化看变化”栏目开设以来,引发各社区居民们的积极反响。本期,让我们来听听山东路社区、西吴路社区、金坛路社区居民和工作人员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