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亩荒山长满“摇钱树”——— 东风炉村脱贫记
□本报记者 杜娜
“以前住的是土坯房,现在盖上了大瓦房!”3月29日,在雪野旅游区大王庄镇东风炉村村民焉兆爱家新盖的前出厦大瓦房里,吊了顶的天花板上挂着水晶灯,液晶电视、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屋内的陈设让记者很难相信这是个偏远山区农家。“这都是种板栗带来的。”焉兆爱说。
东风炉村有246户、666口人,耕地面积却不足500亩。村民大多种植花生、地瓜、玉米等农作物,年收入不足2000元。2014年,东风炉村共有141户、252人被列为***对象。
由于人多地少、土地产出低,东风炉村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打工,5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在家的。为了找到一个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的门路,村党支部书记周长龙将目光瞄准了村里的6000亩荒山:“荒山就是我们的财富,既得保护好,也得开发好。板栗易于管理,劳动量低,适合我们村的情况。”
为了提高村民们的积极性,东风炉村给村民购买了20000多棵树苗、80000多个接穗,并给每位村民发了200元钱的补贴。很快,村里的板栗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板栗种植户达到240户。同时,东风炉村还积极组织村民根据意愿种植核桃、花椒、樱桃等,形成多样化特色种植,增加收入。
东风炉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板栗村”,到了板栗丰收的季节,很多商贩都主动来村头收购,村民的钱袋子不断鼓起来。焉维松今年70岁了,从事重体力劳动已经力不从心,多亏了2亩板栗园,让他的生活有了保障:“小满前后打一次药就不用管了,很轻快,一斤栗子好了卖6块钱,还种了点花椒,一年收入2万块钱。”焉兆爱种植了7亩板栗,去年收入超过15000元。虽然盖新房子的时候子女补贴了一些,但焉兆爱说:“要不是种板栗有钱了,盖新房子也不敢想。”
荒山不仅富了村民的口袋,也让村集体经济走出了“零元”时代。周长龙一直围绕荒山招商,去年3月,东风炉村与山东沁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将部分荒山承包出去,每年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余元。现在,公司正在场平建设阶段,村民可以在公司打工,去年为全体村民们增收30万元。
东风炉村不仅向荒山要收益,还积极开发了新项目。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一群考察团来到了东风炉村村委大院,他们是被院子里矗立的几排太阳能电池板吸引来的。
2015年,东风炉村接到上级拨付的***款22万元。“贫困户的年纪都大了行动不便,发展畜牧养殖等项目不现实,于是,我们村选定了光伏发电这一扶贫项目。”周长龙说,项目建成后,实现年收益37000元,每个贫困人口每年可分得150元,持续受益20年。自今年1月正式运营以来,该项目已发电5600度。
村民富了,村里的集体收入也增加了,于是周长龙开始谋划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2016年,东风炉村计划硬化生产路6公里,让村民将生产机械直接开到地头上。同时,将建设幸福大院,配建卫生室等基础设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
随着东风炉村板栗知名度越来越高,对种植户加强管理也日渐提上日程。2016年,在包村“第一书记”景兆彬的积极帮助下,东风炉村成立了板栗专业合作社,力求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作为市供销社的一名包村干部,景兆彬通过市供销社牵线中国农产品电销平台,希望通过“电商”把东风炉村的板栗卖到全国各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 朱虹 王军在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道路上,它一路领先。企业产品先后打入东南亚...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