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富硒产业让农民坐享福利
□马景阳闫盛霆报道淄川区龙泉镇裕翔德合作社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田园管理□本报记者马景阳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闫盛霆
淄博市淄川区龙泉镇是山东省唯一的“天然适硒区域镇”和“山东省整建制富硒产业镇”,该镇依托区域优势发展富硒农业,引进社会资本进行工业化运作,在挖掘土地最大效益的同时,促进农户增收,带动农民脱贫奔康。龙泉镇“接二产、连三产”的农业发展模式已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样板。
政府引导——
搭建富硒产业平台
3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淄川区龙泉镇的山东创丰富硒草莓采摘园,大棚里湿热的空气混合着草莓的甜香扑面而来,还有藤上的哈密瓜初见果实,一片片富硒韭菜郁郁葱葱,核桃、桑葚也在茁壮成长。一幅幅色彩丰富、生机勃勃的画面构成了龙泉镇富硒产业蓝图。
为充分发挥天然富硒地区的优势,龙泉镇设立门槛,规定投资商投资农业项目,不能低于300亩,而且必须有符合产业发展和助农扶贫的规划。他们整合东、西部1.2万亩天然富硒耕地,建设万亩富硒产业园,注册了“富硒龙泉”专用商标,开通“龙泉富硒”网站,与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合作,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使用“富硒龙泉”统一标识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并组建了富硒产业协会,对镇域内农业企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确保全镇富硒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促进富硒产业做大做强。2014年1月,龙泉镇被授予“山东省天然适硒区域镇”和“山东省整建制富硒产业镇”两块金字招牌。
资本进村——
像搞工业一样搞农业
聚相山下,创丰农科、金毫相、裕翔德、久润等富硒专业合作社绵延相连,各具特色。龙泉镇引进社会资本,按工业化标准做农业。目前,6家各具特色的富硒农业大户已投资3亿多元,拉动几十种富硒农产品走向市场。
“一个占地1亩多的双层智能大棚要投入20万元,我们园区一期工程占地600亩,现在已经投入2000多万元,计划3年收回成本。”山东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军指着草莓大棚说,由大企业运作的好处在于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及规范的管理、销售模式。
自2014年下半年,山东创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三产融合发展,建设久润富硒生态园,利用3个月的时间整地,便于今后机械化操作;并成立了天然富硒研究院,集合公司科研团队,保证产品质量;同时拓展线下、线上营销模式,打造品牌效应。目前,超市、餐饮设施等正在规划建设中,园区功能不断完善。
工业化运作让龙泉镇的万亩富硒产业园逐步形成了集研发、技术、标准、检测、深加工、品牌、渠道、美食、文化、信息化管理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体系,一条成熟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初具规模。
“今后龙泉镇将继续依托大户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起农产品示范种植、休闲餐饮、果蔬采摘、苗木培育、畜牧养殖、农产品深加工等多位一体的天然富硒生态产业园,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硒都\’。”龙泉镇党委书记焦鹏生说。
扶贫致富——
农民享产业福利
35元一斤的草莓、20元一斤的韭菜、10元一斤的面粉……各种各样的富硒农产品价格不低却供不应求,龙泉镇的富硒农业红红火火。随着土地效益的增加,农民“变身”产业工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龙泉镇大土屋村的王常兰是淄川金毫相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工人,说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王常兰笑开了花:“以前家里种着两三亩地,全家一年也挣不了几千块钱。现在,在公司上班,每天8小时,一天能挣六七十元,比以前种地强多了。”记者了解到,王常兰在合作社工作,她的丈夫则在投资建合作社的淄博宜龙化工有限公司里上班。如今,从前贫困的一家已在韩庄村买了120多平方米的楼房。
据了解,金毫相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共有50多名固定工人,农忙时还会招30多名季节工。近几年,合作社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服务业,已为11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周边600个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
随着富硒产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全镇已实现农民人均增收8000元,预计到2020年富硒产业园将带动2万余农户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发挥经济开发区功能优势和开放引领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