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古滕满城春
记者 李卉
滕州,是古代圣贤墨子、鲁班的故里,也是闻名全国的文化艺术之乡。每天,曙光微露,风景幽雅的荆河岸畔,到处可见早起的市民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或亮出歌喉唱一曲鲁南地区独有的拉魂腔,或扭着腰身跳一支欢快的秧歌舞;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无论在城市的小区、公园,还是在村居的广场、文化大院,男男女女成群结对,或吹拉弹唱热情奔放,或翩翩起舞一展轻盈的身段,汇聚成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
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滕州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上善之地、大爱滕州”建设的一个有力佐证。“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文化强市建设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品牌塑造”“文化惠民利民”“文化产业振兴”“思想道德建设”四大工程,让古老的城市焕发出年轻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
文化惠民温暖民心
“老爹爹一身好武艺,姜家的花枪谁不知……”去年8月的一天,市文化部门组织庄户剧团来到“滕小国”所在地姜屯镇,为这里的百姓送来一台精美的地方大戏。沙东村村民狄崇祥老人打着拍子,有滋有味地和村民们围在一起听着《对花枪》选段。“以前在城里的戏园子和电视上看《对花枪》,如今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能听到看到,并且还都是免费的,这味道真过瘾啊!”狄崇祥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言语间透露着一股幸福的滋味。
一年四季不间断的“送戏下乡”活动,是我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仅2015年,我市组织“送戏下乡文艺惠民”演出1039场次,参与演出的专业演出剧团和庄户剧团22支,观看演出的群众达到160余万人次。
“十二五”期间,为了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更加丰盛的文化大餐,我市统筹城乡、整合资源、裂变优势、加大投入,不断健全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继实施了一大批重点文化场馆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三个层次、多点辐射”的遍布城乡的文化网络格局。如今,市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全部向市民免费开放,年接待量达120余万人次。同时,科学规划村居文化大院建设,深入实施“四下乡”“四进社区”“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把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服务送到基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目前,全市累计建成村居文化大院1196家,每年进院活动群众达到86万人次;建成农家书屋1246家,实现了村(居)全覆盖。
(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
精品创作花繁叶茂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3月初,由我市作家吕宜芳创作的长篇小说《滕县保卫战》在《滕州日报》开始连载,再一次唤起了人们对那段血与火悲壮历史的回忆,展现了中国军民抵御外侮同仇敌忾奋起抗争的民族精神。
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源于一座城市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涵,而文艺精品则是这座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实施精品推进战略,文艺创作硕果累累,文艺人才层出不穷。陈融、闵凡利、诸葛绪龙、孙健、郑锋等先后被评为“齐鲁文化之星”;历时三年编创的舞蹈《闯关东》、《运河绣娘》,在“十艺节”舞蹈决赛中荣获全国“群星奖”;我市拍摄的首部高清数字电影《血染北沙河》在全国上映。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文艺精品创作的土壤。我市积极组织创作者队伍深入挖掘本土传统文化,努力创作多层次、多样化、凸显滕州风格的文艺精品。其中,大型历史剧《墨子》晋京公演并入围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新编柳琴戏《墨子与鲁班》在苏鲁豫皖柳琴节上夺得多项大奖;总投资2亿元的832集大型动画片《小小鲁班》目前已完成样片制作,不久将在央视首播。
“班墨文化”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也是滕州倾力打造的文化品牌。为了不断扩大“班墨”文化影响力,我市坚持传承与普及并重,认真做好班墨传统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先后举办了两届鲁班文化节,组织开展了“鲁班锁拆装大赛”等技能大赛,大力倡导“文化学者进校园、历史文化进课堂”,有力推动了墨子、鲁班文化的深入研究和挖掘。
文化遗产重放异彩
滕州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境内分布着北辛文化、古滕国、岗上等遗址,孕育了墨子、鲁班、毛遂等众多历史名人,更有“墨守成规”、“班门弄斧”、“毛遂自荐”等成语典故流传至今……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滕州这座古老的城市赋予了独特魅力。
“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古代遗产保护力度,先后实施了北辛遗址、薛国故城遗址、前掌大遗址、滕国故城等遗址的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修复了龙泉塔、观音阁、百寿坊、王家祠堂、刘氏家祠、中共滕县县委旧址、张氏祠堂、吕氏家祠、玄帝庙、西辛安民居、关王殿、观音阁钟楼、洪济桥等一批古建筑,设立了枣庄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划定了172处滕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调整充实了文物看护员队伍,对市博物馆的馆藏珍品青铜器等进行了专项修复,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滕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丰硕。全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个(柳琴戏、鲁班的传说)、省级项目6个、枣庄市级项目56个、滕州市级项目95个。目前,通过文字、录音录像收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达800余项。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
位于城区北辛街道辖区的接官巷,每天都有大量的游客光顾。穿行在古色古香的建筑群中,一家家特色古玩店、玉器店、书画廊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许多市民和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感受这座城市的历史痕迹。
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的接官巷,距今有500年的历史。原是古时恭迎抵滕官员至县衙的必经之路,因此取名接官巷。为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启动了总投资16亿元的接官巷历史街区恢复重建工作。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接官巷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展示滕州城市建设的新坐标、滕州文化的新名片。
接官巷历史文化街区也是我市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坚持与文化产业发展相融合,着力培植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动写照。五年来,滕州坚持把文化项目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和突破口,重点扶持发展了总投资100亿元的微山湖古镇、总投资10.6亿元的龙园古镇、总投资3亿元的《小小鲁班》动漫等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培育了汇通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华瀚轻工业品有限公司、盈泰生态温泉度假村等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重点规划建设了葫芦套影视文化创意产业园、洪山口文化创意产业园、龙腾水街文化创意产业园、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善者文化产业园等10余处文化产业集聚区,打造出综合性、多功能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充足空间和良好环境。
新闻推荐
...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