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村民在家门口上班赚大钱,村民在家门口上班赚大钱

青岛早报 2016-01-06 00:01 大字

“终于也能住上楼房,像城里人一样生活,孩子还能在附近产业园上班赚钱,多高兴的一件事啊。”看着新型农村社区20多栋安置大楼拔地而起,平度南村镇后北村村民孙恕玺老人别提多高兴了。记者了解到,平度南村镇自2013年起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为契机,高起点编制小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如今三年过去了,该镇已建成平度首个产值过百亿的产业园,并启动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引进青岛农业大学平度创新创业基地,小城市试点培育结出累累果实。

大沽河边老村焕发生机

“短短三年,你看大沽河变得多美啊!”站在大沽河岸边的平度南村镇后北村,七旬老党员孙恕玺看着平整的堤顶道路、河面上的粼粼清波以及沿岸如画的风景,一个劲儿地感叹。老人常常骑上自行车,沿着新修的百里堤顶道路,或到上游去钓鱼,或到下游看河虾重现河道。

孙恕玺老人感受到了家乡的巨变。在大沽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带动下,村庄道路硬化了,环境也整洁了,村里还配备了保洁队伍和保洁设施,每天都有人清理垃圾,跟城里一样美了。不仅如此,南村镇还在大沽河边开工建设北村新型农村社区,随着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老人一有时间就溜达到工地看看项目进展。老人告诉记者:“我一辈子都住平房,从没想过有一天还能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听说新建社区各项功能很完善,做饭有天然气,社区内还有文化服务中心、休闲广场,我们老人的生活一定会更加丰富多彩。”

村里建起现代农业园区

南村镇北村社区是青岛市2013年开工建设的示范社区之一,由前北村、后北村2个村庄组成,涉及1128户、3551人,规划占地241亩,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社区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规划户数853户,预计今年年内竣工交付。新建了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并由青岛城乡社区建设投资集团联合以色列公司进行北村社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开发建设,通过产业支撑,为农民提供新的生活和生产空间。

“农民收入提高了,过去一亩地产值只有两三千元,现在可达三四万元,产业园已是全国蔬菜标准有机认证园;村民耕作完直接把农具放到园区里,不需要再拿回社区楼房,方便又卫生,并且通过设施农业发展来提高生活水平,实现一个良性循环。”后北村党支部书记孙中海说。

家门口建起现代化集团企业

让村里青壮年高兴的是,在家门口就能进厂上班,而且是现代化的集团企业,不仅收入高,还能学技术。“海信家电产业园就在俺村后头,可以说是一墙之隔,非常方便。”孙中海说,普通工月收入三四千元,稍微有点技术就能达到七八千元。“现在村里建起了现代农业标准园区,现代化作业效率高,也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人口也就10%左右,剩下的大部分都到附近几个工业园和度假区上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这是我们村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为5个率先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城镇之一,南村镇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按照项目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三大产业园区为抓手,优化产业聚集区布局,主动对接半岛蓝色经济区,着力构建青岛环湾产业转移的承接区。

“目前南村镇已入驻各类企业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2家,培育了3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初步形成了家电电子、机械加工、高新技术、商贸物流、临空产业等产业集群。”南村镇负责人说,海信(山东)家电产业园、家电配套产业园、仓储物流产业园三大特色产业园强势崛起,成为南村新型工业的支柱。基于此,家电制造、配套企业引进实现新突破,引进了22家家电配套企业,总数达40家,白色家电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海信(山东)家电产业园、青岛南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园区、青岛农业大学平度创新创业基地等一批大项目的落户,为南村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高标准编制小城市发展规划

为加速推进小城市建设,2013年南村镇聘请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了南村小城市总体发展规划(2013—2030),进一步明确了小城市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公共服务功能日趋完善。五年来通过自筹资金和社会融资等方式先后投入10多亿元实施了三城路综合改造、海信大道、海信路、天然气管道铺设、小城镇集中供热、集中供水体系及110千伏变电站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污水管网改造等30余项配套工程,20.2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实现“九通一平”。引进了总投资13亿元的青岛农业大学平度创新创业基地项目、投资3.9亿元的商贸综合体项目。启动了青岛南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园区、水尚明珠、沽河新城等10余个商住综合开发项目,小城市综合服务水平逐年提升。

“十三五”期间,南村镇将突出特色产业优势,发展智能家电电子、临空高新技术产业,围绕一城(南村家电城)、一区(临空经济区)、一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科学布局白色家电区、临空产业区和仓储物流区,争取创建国家级新型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家电制造龙头企业引进,使总产量达到2000万台(套),产值过400亿元。启动临空经济区北区建设,重点进行水、路、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十三五”期间搭建起4平方公里发展框架。建设青岛农业大学平度创新创业基地项目、青岛城乡(南村)创业园,建立创客中心,推进电商小镇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培育电商用户。

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做大姜家埠大葱、洪兰菠菜产业,做强喜燕花生油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培育一批“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推广“特色农业+互联网”经营模式。鼓励天祥、众地坚果等企业做大做强,打造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收入翻一番直奔小康

孙恕玺老人说:“今年村民就要搬进新楼房了,这是我做梦也没想到的,住了一辈子平房,很快就要搬进新房了。村里的年轻人都成了技术工,到产业园上班赚钱,跟城里人没两样,5年后咱们镇和村里肯定又会有意想不到的大变化,到时收入估计不止翻一番,大家都直奔小康,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2020年力争城镇化水平75%

记者从市城乡建设委获悉,“十二五”期间青岛市开展了新一轮镇街区划调整,将77个镇合并调整为43个镇,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小城市培育试点,在省级示范镇中选取李哥庄、南村、姜山、蓝村、泊里5个试点镇,率先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下放审批事项170多项。从2013年起连续4年,每个试点小城市每年整合市财政资金投入不少于3亿元,每年安排各500亩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支持小城市建设发展。推进大企业参与整镇开发,在资金、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到2016年,5个小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以上、建成区人口10万人以上、GDP100亿以上、财政收入6亿以上;积极推进村庄整合,连续三年每年启动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坚持社区服务中心、产业园区同步规划建设,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初步构建起“中心城区—次中心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四级城镇体系。

目前,青岛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青岛市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城市,同时西海岸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青岛市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为青岛转型跨越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坚持全域统筹,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力争到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

新闻推荐

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打造智能化生态型总部经济示范园区

本报讯(记者张秋德)12月23日,潍坊市人民政府与总部基地(中国)控股...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