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入股开启产学研纵深合作
>>在转型节点上人才抱成团
根据合作协议,中科院人员将进入西王管理层,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并共同完成生产许可、体系认证等有关工作。中科院金属所还将在西王工业园成立技术中心,致力于现有生产技术的转型、新产品开发及商业化、技术人员培训及产品推广等。
今年7月15日,西王特钢首支船舶曲轴用大型钢锭缓缓走下生产线,从而标志着西王特钢首支船舶曲轴用大型钢锭一次性试制成功。
中科院金属所技术研发与应用部主任、西王特钢技术中心主任胡小强博士告诉记者,这是西王特钢目前生产的最大单重钢锭,单重达52.5吨,主要用于大型船舶的曲轴。曲轴是连接船发动机和螺旋桨的动力部件,曲轴的寿命决定了船舶的寿命。这也标志着西王特钢公司大力开拓海洋工程应用领域的高端产品市场,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好的技术离不开好的管理。除了吸收新技术,还有新的管理理念的引进。以往管理者看重管着多少人,而现在则需要看产值。一样产值的工厂,在国外可能只有十几个人,而我们需要百十个人。”王岩说。
“如此纵深的合作,之前没有先例。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合作的良好态势,西王正处在转型的节点上,我们有信心为技术与产业的结合打造一个模板。”胡小强博士说,此次双方在技术和股权层面相互融合,其意义不仅在于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为西王特钢的发展谋求方向,更在于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探索出新样板。
“双方合作不仅在于西王特钢的转型升级,更是引领行业转型发展、从原料到装备整个产业链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的战略举措。西王特钢作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研发基地,金属研究所则是西王的定点研发机构,解决了实验室成果向生产转化的难题。进一步实现专利技术共享,成果共享,产学研充分结合,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为中国产学研合作探路。”胡小强博士说。
“这次中科院不只是‘嫁小姐\’,而是连厨子、丫鬟,甚至‘压箱底\’的宝贝都带来了。”王岩高兴地说。
科技创新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系列报道“西王特钢篇”之二:
在技术和股权层面相互融合,西王特钢与中国科学院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晚报记者 高 超
通 讯 员 王兆松
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使技术从科研领域向产业技术转化。此举被形象比喻为,科研机构与企业"嫁女"联姻。若拿此来简单比喻中科院与西王特钢的合作,西王集团总工程师王岩却不以为然。
>>纵深合作延伸至“供”与“销”
在中国科学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大力推动下,金属研究所与西王特钢公司双方迅速找准合作点,合作工作快速推进。
届时主要生产工具钢、模具钢、海工钢等高端装备用特殊钢,能源石化、海洋工程、航空航天与武器装备等行业用压力容器特厚板坯等系列产品。目标是,最终形成年产200万吨特殊用钢的制备能力,引领国内高品质特殊钢制备技术的发展,为国内钢铁产业产品结构深度转型升级树立典范。
2014年7月双方联合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清洁智能化制备高端装备用特殊钢示范生产线,2014年12月正式投产,并于2015年3月形成30万吨优质特殊钢生产规模,所生产的高品质特钢将打破国际垄断,有力地支撑山东海工装备、造船、机床等高端制造业发展。
2014年11月14日是西王特钢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的日子,自此两者共建“供、产、学、研、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从原料、生产加工到产品,一直到销售,是全面的各层次的深度合作。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份投产,销售产品近1万吨,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实现了“开门红”。
2015年1月5日,又是西王特钢值得记载的一个历史时刻。当日,中国科学院与西王特钢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定——西王特钢以1亿股股份获得10项特钢生产技术使用权和技术服务。双方将共同拥有新技术新成果的知识产权。
而在此前,不论是中科院,还是西王集团,在对外合作领域几乎都是就某一特定领域进行合作。而此次合作双方却打破了这一“惯例”,开辟了全面合作的新模式。
新闻推荐
□通 讯 员 董士达 王华英晚报记者 时 晨晚报讯 近日,受省体育局委托,山东大学专家团到李庄镇调研体育产业发...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