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四德”花香沁人心脾——— 莱城区“四德”工程建设见闻

莱芜日报 2014-10-20 16:16 大字

□特约记者 温静

家庭美德突出“孝德”,职业道德突出“诚德”,社会公德突出“爱德”,个人品德突出“仁德”。如今在莱城区,“四德”工程建设已经深入民心。村居、学校、企业纷纷建立起善行义举“四德”榜,开设“道德讲堂”,实现了道德建设的规范化、具体化、生活化,形成了“人人做好人,好人做好事,好事都上榜,全家都光荣”的良好氛围。

如今,走进莱城区,无论是在城市社区还是乡村,一股崇尚文明、弘扬爱心的道德新风浸润每个角落。随着善行义举四德榜的制作张贴,越来越多的“道德故事”浮出了水面,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善德义举令人动容,莱城区不断深化“四德”工程建设结出了喜人成果!

在凤城街道,姚家岭、东风等15个社区都建起了“四德”文化长廊,同时街道还依托文化资源,充分发动、挖掘,建立村居百姓合唱团、百姓器乐团、百姓曲艺团。这些民间文艺团体立足自身实际,自发地编排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又通俗易懂的节目,不仅在本社区演出,还将演出的脚步踏遍了整个街道,戴花园创作的《四个老太夸儿媳》、吕花园创作的《说说咱吕花园》等脍炙人口的曲目深受群众好评,“四德”宣传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胥振杰老人退休后义务修路、扫大街、清理公厕,被评为山东好人助人为乐之星和莱芜市第三届道德模范;企业家韩道彬成立“道彬基金”十年如一日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中国好人”候选人……宣传善举,传递“四德”正能量。在方下镇,通过“四德”教育活动的开展,涌现出一批道德模范。对这些典型人物、好人好事方下镇进行了大力度宣传,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召身边的人,并通过开展活动提高村民道德水平,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培养造就出一大批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牛泉镇毕毛埠村,村广场上的四德榜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最爱去的地方。作为全区有名的孝德村典型,毕毛埠村一直以来都倡导孝老敬老,家家户户敬老、养老的意识早已深入人心。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毕毛埠村就探索实施一系列养老敬老措施,其中“双倍返还养老金”是最具特色的举措之一。村干部王振平告诉记者,为确保全村老人老有所养,村里规定家有老年人的子女每年过年之前都要往村委上交养老金,金额并无硬性标准,上交的养老金由村委统计并双倍返还给老人。“我们把养老金张榜,谁给老人多少钱,谁没给,全部在村里晾晒,让孝敬老人和不孝敬老人的年轻人都亮相。”王振平说。

苗山镇“因村制宜、大小皆宜”,打造了上朱家店村、下郭家沟村、高上坡村等“四德”工程建设的样板村、模范村。各村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争做“四德”新人,带头维护“四德”公示榜,在全镇形成了“人人争上榜,家家争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建设过程中,群众的自身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邻里和睦了,庭院内外干净了,老人得到照顾了,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女不断涌现,在群众中形成了“人人争当表率”的意识。优秀典型更是频现,带瘫痪前夫再嫁并予以悉心照顾的诚心人李延云,为罹患重病的同村人捐款的下郭家沟村村民……一桩桩一件件都展现了群众道德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的闪光。 

新闻推荐

丧事简办引领乡村文明

灶移风易俗倡文明莱城区丧事简办引领乡村文明本报讯(特约记者 温静)没有吹鼓手、不穿白大褂、不摆酒席……在杨庄镇陈徐村,丧事简办有了标准成了风气。丧事简办的推行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徐志...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