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的劳动号子濒临消失又被挖掘完善“打夯号子”重现天桥艺术舞台
时报9月18日讯 (记者孙锋 通讯员夏鹏 刘政)“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嗨呀吼,嗨呀!”“别嫌我老汉说话啰嗦,嗨呀吼,嗨呀!”……17日晚,第七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劳动者之歌——打夯号子表演”在天桥区大桥镇上演,作为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劳动号子,“打夯号子”随着机械化的发展曾一度频临消失,经过天桥区挖掘完善,这一优秀民间艺术重新登上全区艺术舞台。
记者在艺术节现场看到,大桥镇大庄村村民王汝福等人带来了原汁原味的打夯号子表演——《三个小秃拜花堂》和《光棍哭妻》。伴随着集体劳动的打夯场面和生动活泼幽默的打夯口号,这一艺术形式引发现场观众“点赞”。今年72岁的王汝福告诉记者,以前在修黄河大坝、盖楼等过程中,打夯是很重要的劳动环节,用的是不下130斤的石头夯,需要至少八九个人一起操作,但后来随着机械化的普及,打夯逐渐消失。与之相伴相生的打夯号子逐渐鲜为人知。“现在每个礼拜,我都和其他村民练习打夯号子表演,把这项民间艺术重新拾起来。”他表示,打夯号子产生于劳动过程中,是一种“无记载的音乐现象”,是民间智慧的结晶,生活见闻、工作感受等都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融入号子中。
记者了解到,天桥区对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十分重视,已先后将四蟹灯、汇极拳、打夯号子等频临失传的优秀民间艺术重新搬上舞台,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由省文联主办的第七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将于9月30日闭幕,“劳动者之歌——打夯号子表演”是该艺术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之一。
新闻推荐
长途汽车东站的工作人员在整理书包和衣服 记者戴升宝 摄时报12月10日讯(记者黄冠林)上周五,山东交运集团济南长途汽车东站和山东电视台齐鲁频道的工作人员带着书包、棉衣、围巾三件套等爱心...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