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东港城乡,无处不飞歌

日照日报 2014-05-19 19:23 大字

本报通讯员 刘惠

“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歌声。”近年来,东港区“眼”向基层,“面”朝群众,挖掘文化底蕴,创新文化载体,城乡群众文化蓬勃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不断成长壮大,城乡65万群众饱飨精神文化大餐。

从农家小院到社区广场,全区群众文化异彩纷呈,形式多样,歌唱新变化、剪裁新生活成为群众文化的主旋律

“你看,那不是安大娘吗?她都 70岁了,跳地还真不错!”近日,在南湖镇举行的广场舞邀请赛上,满头银发的安玉德大娘跳得格外起劲。喜庆的音乐伴着欢快的舞步,引得台下的乡亲们掌声不绝,纷纷竖起大拇指。

台上吹拉弹唱,台下欢歌笑语。一年四季,从年头到年尾,从农村广场到社区中心,东港区“天天有歌舞、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季季有高潮”,即使是在秋收大忙时节,南湖镇陈家村、西湖镇竖旗岭村、三庄镇大王家寨社区等全区城乡文化活动依旧照常进行,做到了长流水、不断线。元宵文艺展演、全民健身广场舞大赛、京剧票友晚会、消夏艺术节、“梦想star”海选、“书香东港·文润海曲”全民读书、社区运动会、“欢乐广场”……各类“送戏下乡”“送戏进城”等群众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梨园”清香溢满城乡大地,极具“草根特色”的群众文化焕发出了蓬勃生机,给人们带来了欢笑更带来了文化享受。

东港区的“文化惠民”活动也让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在去年区文体新局为各镇街道庄户剧团配发广场便携式音响器材351台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又投入12万元,发放了147台音响和健身腰鼓、服装等。有了音响,广场舞成为社区群众休闲娱乐的新宠,优美的旋律,快乐的节奏,一到了傍晚时分,就响起在东港的城乡社区、村村落落……

无论春夏秋冬,步入乡镇村居,总能看到文艺演出队,他们自编自演,赞身边的人,说身边的事

好看的电视节目和多彩的文化活动,对于农村群众来说,哪个更有吸引力?对于这个问题,刚在陈疃镇北疃社区广场上跳完《夸北疃》,还穿着演出服的村民许家娥美滋滋地说,“以前我很喜欢看电视节目,现在不一样了,电视节目好看是好看,但那毕竟是演员们演的,离我们老百姓太远了,你看现在,庄户人跳舞给庄户人看,这是我们的文化,我们是主角。”

群众不仅是文化的享有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群众文化的发展让更多的群众置身欢乐的海洋,为农民群众提供了一个欢乐平台。区文化部门在“送文化”下乡的同时,转变思路,从“办文化”“管文化”向“扶文化”“种文化”转变,突出城乡群众文化“政府牵头、群众主体、地方特色、老少皆宜”的特点,激发了群众的文化自觉性。过去镇村干部一到演出的时候就愁没有演员,得给群众做工作上台表演。现在倒过来了,愁的是节目太多,演员太多,都是精心准备的,不上谁的也不行。2月21日,河山镇举办了农村庄户剧团文艺展演,临开场了还有2个村的支部书记找到活动负责人非得要再加上几个节目。

东港区9个镇街道,镇镇都有文化中心,400余个村、社区,村村都有文化广场,大多数的村社区都组建了自己的庄户剧团、社区文艺表演队,催生了一批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团体,夕阳红艺术团、阳光吕剧团、西湖巾帼文艺宣传队等在东港小有名气。同时,还锤炼了一批文艺人才,让更多的文化人才走上了舞台,全区已发展群众文艺团体160余支,文艺骨干2000余人。如今,村里参加文体活动的人多了,跳舞说唱的人多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农民主体意识不断激发,农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

满江红、拔跌、农民画绣……厚重的传统文化听上去是一首歌、看上去是一幅画,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盼到春来呀,春那又来呀,桃花杏花呀,桃杏花开呀……”这优美抒情的曲子是东港民乐“满江红”代表曲目之一《四盼》的主曲。当曲调响起时,演员们随之翩翩起舞,优美轻巧的舞姿与歌曲的完美配合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满江红”属大型民歌套曲,是鲁南五大调之一,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近年来,东港区经过挖掘和培训,建立起一支传承队伍,加大了整理保护力度。“满江红”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东港区充分挖掘“中国黑陶之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文化资源,积极做大做强“满江红”“拔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黑陶、农民画、农民画绣等传统文化。在充分挖掘民俗文化的同时,又在其中融入了富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精髓,使这些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了更加夺目的光彩,在丰富城乡文化生活、教育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显示出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近年来,东港区让这些蛰伏于民间的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社区广场,走上聚光灯舞台,让市民一次次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每逢“五一”“十一”等假期,“拔跌”“满江红”等都走进竹洞天、龙门崮等风景区,为游客献上精美的传统文化大餐。而薪火相传4000余年的黑陶工艺,也在东港衍变为潜力无限的文化产业,如今,东港区的黑陶产业已经发展到仿古、工艺、实用等六大类别300多个品种,总产值超过22亿元。

黑陶、满江红、拔跌、农民画绣、绒花绣……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使东港区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 

新闻推荐

中楼镇掀起招商热潮 2015年,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4个,其中过亿元的两个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 战祥明)近日,在中楼镇2015年度表彰大会上,亓河村村民王奉亮被评为“三招三引”行业标兵。很多人不禁疑问:行业标兵的评选都是在各自行业中有突出贡献的模范典型,一位普通群众缘何当...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