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玉石街
车纯滨,淄博市淄川区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先后在淄博市新材料研究所、淄博市星火计划办公室、淄博市科委、周村区政府工作,2002年考入省环保厅从事环保工作。著有专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山东生态省建设》、散文随笔集《龙泉往事》。○车纯滨
龙泉镇政府的驻地龙口村是一个集镇。我在一篇文章里说,在我小的时候,龙口大街就是我眼中的长安街,这话也许有几分夸张,但那时确实感到龙口大街的繁华。
小时候听过那段美妙的歌谣:“金圈子,银台头。玉石街,铺龙口。天齐庙,万丈高。北庄桥,桥上桥,人在桥下走,水在桥上流。”
这段歌谣,诉说了龙泉曾经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金圈子,银台头”表达了龙泉南部的圈子村、台头村当年的富庶和繁华。当初,圈子村百姓自发组织掘井采煤,兴办陶瓷窑业,人民安居乐业,圈子村富甲一方,方圆几十里都知道有个富得流油的圈子村。
龙口玉石街南起始于龙口龙一村的南门,北到龙四村的北门,足足2公里有余。街面全部用外观整齐、颜色似玉的青石铺砌,经过行人在上面百年的行走,那一块块的青石被磨得光滑如镜面,特别是路中间那一排石块,有一道被小推车的车轮磨出来得明显的沟槽,向人们诉说着过去的岁月和当年推车人的艰辛。
这两公里多的玉石街其实是当年一条交通要道的一部分,这条要道建于19世纪初,起于龙泉镇的渭头河村终于淄川城西关,全长25华里,全部用石板铺砌而成。有细心的人数过,仅仅石板路的中间一行,共用了37870块青石。龙泉镇的老人们回忆说,这条路是龙泉地区早年的富豪张平三修带头建的。张平三是龙泉镇渭头河村人,也有人说他是淄川昆仑镇人,当年在渭头河村圈子村开挖煤井,并靠煤井发了大财。为了便于煤炭外运,张平三带头出资,龙口村附近的富户商贾都积极捐款集资,修了这条路。龙口玉石街是这条道路上最为繁华的一段。
玉石街曾经非常繁华,现在上了年纪的人还记得,当年龙口村叫做龙口城,是淄川地区仅次于淄川城的重要城镇,号称“小苏州”。龙口城有6个城门,每个城门上都有炮台。城内玉石街两侧有5家饭馆,4座酒店,2处油坊,另外小店铺鳞次栉比。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常。
在我的记忆里,街上有各种各样的店铺。南北各有一个供销社的门市部,卖油盐酱醋、笔墨纸张、服装布料等等几乎能满足当时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所有物品。北部还有一个生活资料门市部,里面有农业生产用的各种锄廉锨镢、杈把扫帚等各式农具,也有生活中用的五金器件等用品。附近几个村里的人们,上一趟龙口大街,就会把所需求的日用品置办齐全。街上也有照相馆、理发店等方便人们生活的店铺。我平生第一张照片是小学毕业时的半身照片,就是在龙口照相馆拍照的。
“天齐庙,万丈高。”我不记得有那么高的庙宇,但记得龙口玉石街上有一座高大的牌坊,牌坊两边立有两个石狮子,牌坊和石狮子都是用青石雕刻而成的。那牌坊记载了一个发生在明朝的故事,村中一个年轻的女人失去了丈夫,女人从此守寡,历尽千辛万苦把襁褓中的幼儿养大成人。那儿子不负母亲的艰辛,十几年的寒窗苦读,终于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皇帝获悉此事后,便下旨为其立起了这座赞誉节妇贞女品行的牌坊。文化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红卫兵到处“破四旧”。那座牌坊肯定属于“四旧”,被红卫兵在一个夜间拆毁了,同时被毁掉的还有那在牌坊下静坐了几百年的石狮子。
沿着龙口玉石街向北就到了韩圣村,也就到了北庄桥。北庄桥也是用青石修砌的,修的很精致。有人说这桥是隋朝修建的,有人说是唐朝修建的,已经无从考证,但看上去确实很古老了。所谓的桥上桥,是说青石桥的两侧有雕梁画柱的护栏,护栏上的石狮子雕像到现在仍然依稀可辨。下大雨的时候,雨水缓缓流过桥面,而桥下却还有人避雨或者行走,就形成了“人在桥下走,水在桥上流”的景色。
那龙口人曾经感到自豪的牌坊被那场浩劫毁掉了,除了故事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玉石街也不再繁华,许多在那里住了几代人的居民都搬迁去了新居,许多沿街的房子因为多年失修而破旧了,现在的玉石街已残缺不全。
在龙口大街还保存的比较好的北端,有一段路上接连出现五个斜坡,叫做“联五坝子”。淄博市人民政府在这里立了一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上书“龙泉玉石街”。相信过不了多久,玉石街将会再现当年的繁华景象。
新闻推荐
...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