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故乡的河 ○车纯滨

淄博晚报 2014-01-09 17:30 大字

车纯滨,淄博市淄川区人,1982年1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先后在淄博市新材料研究所、淄博市星火计划办公室、淄博市科委、周村区政府工作,2002年考入省环保厅从事环保工作。著有专著《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山东生态省建设》、散文随笔集《龙泉往事》。现任省政府参事,省环保厅副厅长。

我出生并在那里长大的村庄叫和庄,小村庄依山傍水,村子西面是卧虎山,山脚下是般阳河,般阳河从南面蜿蜒而来。我小的时候,河水常年不断流,有上游流下来的水,也有山上流下来的泉水和空山水。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河里有许许多多游弋的小鱼。有几处水比较深的湾,湾里就有较大的鱼和甲鱼。

沿河上氵朔,过一座水泥桥,再向南,有一处我们叫做“军舰”的地方。“军舰”是一段落差较大的河段,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河床用水泥铺垫了,上面修了一些阻挡水流的拦水墩子,类似于海边的防波堤,水流大时就会激起高高的浪花。不知道为什么叫做“军舰”,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两个字,那段河床与我后来见到的真实的军舰没有任何的形似或者联系。

“军舰”的下面是一处水面较深的湾,是发洪水时从“军舰”直泻下来的水冲击出来的,我就是在那里学会了游泳。夏日,午休时间长,特别是放了暑假后,就会有同学相约去“军舰”。泡在水里顺着水流试探着飘起来,慢慢地就学会浮在水上了,当然就是狗刨式的浮水。我后来学会游泳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练习的。

我们村所在的镇叫龙泉镇,镇驻地叫龙口村,是一个人口密集的集镇。叫做龙泉或者龙口是和泉水有关的,龙口村西,有几处大的泉眼,一处是响井堰,泉水从一个很大的天然洞穴里涌流出来,水流形成轰轰的回响声,水声震耳,故名“响井堰”。响井堰以北,有一座土崖叫螃蟹山,泉水缓缓流淌终年不断。另一处是涌泉寺外面的几个泉眼,与寺院的护堰隔着一条石板街,路边有一个雕刻精致、栩栩如生的青石龙头,龙嘴常年哗哗流水,往南面一点是一处泉水缓缓涌出的水池。这些泉水往下流三四里,从我们村南面进入般阳河。龙口村人把他们村西的一段叫做西河沿,流到我们村南面我们就叫南河沿了。

西河沿、南河沿的水总是清凌凌的,那是清澈的泉水没有任何污染。50年代人民公社在龙口村西面修筑蓄水大坝,拦水成湖,叫龙西湖。靠近我们村的是湖坝,有四五米的水深,靠近龙口村就是湖的上游了。湖面不大,占地七八十亩,里面放养了鲤鱼、草鱼、鲫鱼,也有各种野生的叫不出名的鱼。南面湖水浅,种了莲藕,也自然地生长了芦苇、水莲,水面上浮游着水鸟水鸭。湖周边景色似锦,春天,湖边的杨柳绿了,湖里的莲藕、水莲也绿了,一片生机勃勃。夏天,湖里的荷花开了,堤坝上绿树成荫,蝉在阳光下长鸣。秋天,湖水碧波荡漾,芦花随风飘荡,水鸭水鸟在湖里畅游。天高云淡,南飞的大雁从湖上飞过,正是长风万里送秋雁。冬日天冷,水浅的湖面会结冰,雪后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龙西湖当时是龙泉最亮丽的景点,到了夏天,湖中的芦苇与大片的荷花相互映衬,微风袭来,飘逸清香,人们在那里游泳、垂钓、纳凉。我上中学后,就到龙西湖去游泳了,虽然只是沿着河坝而不敢游到湖心去,但比到“军舰”去狗刨感觉好多了。春天干旱,给小麦浇完灌浆水后,湖水下去了大半,天气刚好变暖,许多人就下到河里摸鱼。有一年,我曾经在湖里抓到了十几斤鲤鱼和鲫鱼。平常日子,也有人带了鱼网到上游去捉鱼,还有人拿了猎枪来打水鸭。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由于气候干旱,机井的打造和村办煤井的开采,地下水位下降,泉水逐渐地干枯了,龙西湖也就干枯了。美丽的龙西湖变成了一片斑驳陆离的农田。般阳河里也没有清清的河水了,时断时续流的是沿河企业排出来的污水。

这几十年来,家乡的面貌有了很大地改变。经济发展了,交通发达了,生活富裕了,当年人们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美景不再是梦想。但是,我们也为发展付出了代价,牺牲了那美好的生态环境。过上了小康生活的人们开始怀念那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

值得欣慰的是,家乡的政府开始致力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龙泉镇政府正在修复龙西湖湿地,重新引般阳河的水进入过去的龙西湖。我期盼着,等待那可以净化水质涵养水源,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湿地恢复的时候,一定故地重游。

新闻推荐

聚相山休闲文化节免费邀市民

...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