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德惠东昌爱有声杜宁 张文丽

东昌时讯 2013-07-04 02:33 大字

本报记者 杜宁 张文丽

如今在我区,诚实守信相沿成习,树立“四德”意识,养成文明习惯,已成为东昌府人的追求。在“四德”工程的渗透下,人们心灵深处至善至美的道德力量不断迸发,成为助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力引擎。

“四德”讲给百姓听

家住沙镇金庄村的小赵这几天工作起来格外舒心,以前母亲和媳妇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吵架,自从村里开设了道德讲堂之后,婆媳俩关系好的像母女俩,让他欣慰不已。

近年来,我区分别在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不同层面,建立了道德讲堂,不断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同时,大力推进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先后开展了“首届感动水城人物颁奖晚会”、“第一届道德模范评选”、“山东好人”等评选表彰活动。并将“好人”事迹进行归并整理,制作成视频、幻灯片和展板,在全区进行广泛宣传和巡展,促进全区“崇德尚善”风气的形成。

“四德”融入百姓家

74岁的刘银平老人,靠捡破烂为生,但她25年如一日,对收养的智障儿倾情付出,演绎了母爱的伟大;下岗职工闫玉房夫妇,忍受丧子之痛捐献孩子的器官救助他人,谱写了人间的大爱……在“四德”工程建设中,我区贴近百姓,将触角深入每条街道、每个社区,融入每个群众的生活中,让凡人善举不断涌现,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在社区,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加大社区环境整治力度,营造整洁优美的社区面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新区街道新世纪社区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让群众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文化气息;在农村,我区立足群众需求,以加强农民素质教育为核心,开展了“乡村文明行动”。堂邑镇党委还积极开展“文明村镇”评选活动,让全镇文明面貌焕然一新。

志愿服务进万户

在大力倡导新时期雷锋精神的今天,我区完善志愿服务活动协调机制,探索建立志愿服务保障激励机制,不断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从而巩固、深化“四德”工程建设成果。52岁的农民李国基践行雷锋精神,勇救落水少年;教师徐云芝在敬老院默默当了四年义工,其孝行天下的行为感动了大批学生和家长加入到义工行列。

作为志愿服务的有益平台,我区建立了志愿者联合会,使志愿服务活动由以阶段性为主向经常性活动转变。同时,大力推进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化,把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实施社区志愿服务行动计划,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等志愿服务活动500余次。目前,全区有50余支志愿服务队、1800余名志愿者,在各社区以“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普及文明风尚、整治公共环境、维护社会秩序、关心下一代以及文化、科技、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雷锋志愿服务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新闻推荐

打好六场硬仗 实现六大突破 争取四个第一 ——东昌府区吹响东融西借 跨越赶超第二战役冲锋号彭凯

...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