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9月15日,“善国爱星”盲人李长有带着考上大学的女儿李金苓走进山东女子学院——“俺和闺女一起上大学”

滕州日报 2011-09-17 00:31 大字

李金苓和爸爸李长友在山东女子学院校园

本报讯(记者鞠忠武)说到“善国爱星”盲人李长有,真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9月15日一大早,李长有和女儿李金苓离开滕州,奔赴济南。为啥呢?原来是女儿李金苓考上了山东女子学院,要赶在这一天报到。“俺一天学堂没进过,没想到年老后,俺和闺女一起上大学哎!”盲人李长有乐呵呵地对乡亲们说。

今年62岁的盲人李长有是龙泉街道东大庙村人,家境贫寒,自幼双目失明,为了养活自己,他在15岁时开始卖艺乞讨,一生未娶。1991年腊月的一天,时年42岁的他在乞讨回家的路上捡到一个女婴,善良的李长有从此当爹又当妈,克服种种困难,靠着左邻右舍众乡亲的无私帮助,将这名弃婴拉扯长大。他给孩子起名“心心”,意思就是这个孩子是他的心肝宝贝,他一定一心一意把孩子养大。孩子到上学年龄了,他给孩子起个学名叫“金铃”,意思就是盼望孩子长得结结实实,又宝贵又响亮,长大后干大事,为国家争光。后来登记户籍时,户籍员将她的名字写成了“金苓”。2004年,《滕州日报》报道了李长有抚养弃婴长大成人的故事。故事传开后,市妇联、市残联、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等部门领导纷纷上门看望、了解李长有的情况。当时在东沙河镇国税局工作的王海玲经过妇联的牵线搭桥,当了李金苓的“代理妈妈”,不仅给她拿学费、书费,每到年节还送米送面,节假日把金苓带到家里,让孩子感到母爱的温暖。市关爱女孩促进会则长期帮助金苓,让李长有十分感动。在市残联和龙泉街道的帮助下,李长有家还盖了亮堂堂的新房。2007年1月11日,靠行乞抚养弃婴长大的盲人李长有当选为“感动山东2006十大人物”;2009年,他被评为枣庄市道德模范。同年,他被评为我市首届“善国爱星”。评委们一致认为,盲人李长有以金子般的心灵和无私的义举奏响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之歌,其一心助人的善举催人泪下,荡涤心扉,堪为和谐社会的楷模。

在李长有的精心照顾下,小金苓不畏困难,勤奋好学,在今年高中毕业后考上了山东女子学院学前教育的本科专业。怕年老的李长有在家无人照料,李金苓决定带着盲人父亲赴济南上大学。济南一家企业获悉后,该企业为李长有租赁了长清乐天小区的一套两室住宅,租期为4年,一直到李金苓大学毕业。山东女子学院也表示,一定在学习、生活、经济上给予李金苓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让她能够安心、健康的成长。目前,李金苓已经领到学校免费提供的被褥、军训服,即将开始她的大学生活。

李金苓和爸爸李长友在山东女子学院校园

□大众网记者尹玉涛摄

新闻推荐

创新管理机制 丰富服务内涵龙泉街道民生理念促和谐

...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