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坚持铁腕治污 服务科学发展打造蓝天碧水绿色幸福家园

滕州日报 2011-09-30 00:31 大字

在全省率先利用采煤塌陷地建设的城漷河(泉上片区)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极大改善了周围生态环境,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本报讯 “十一五”以来,全市环保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职能优势,坚持“高定位、争第一、创一流、求卓越”的工作理念,开拓创新,积极作为,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十一五”末,主要出境断面城漷河群乐桥水质COD、氨氮均值由“十五”末的150毫克每升、8毫克每升,降至20毫克每升、1毫克每升左右,改善率分别为86.7%、87.5%,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河流恢复鱼类生长”的水质改善目标,大气环境质量优于二级天数比“十五”末提高47%。成功创建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先后获得了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县、全省减排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县(市区)环保局、枣庄市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坚持刚性减排

污染减排任务圆满完成

“十一五”期间,污染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上升为关系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中央及省、市实施了最严格的减排奖惩措施,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和企业将实行严格的问责制。我市作为煤炭资源城市,水泥、焦化、化工等重污染行业占据主导产业,在面对减排工作基数大、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等不利因素形势下,环保部门大胆创新减排工作模式,实行“领导帮包、重点督导、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坚持“把增量、减存量、控变量”三措并举,超额完成了“十一五”减排任务。

千方百计抓好污染减排工程建设。建设减排工程是削减污染物的主要措施,“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资15亿元用于减排工程建设。仅在污水集中处理方面,投资4.2亿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均为8万吨的第一污水处理厂和第二污水处理厂,并在重点镇和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了6处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达到22万吨/日,居山东省第一位,全国前列。痛下决心淘汰关停落后产能。立足滕州水资源和生态承载能力,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停拆除立窑水泥生产线45条,淘汰水泥产能490万吨;关停小火电机组15万千瓦、小焦炉15万吨,关停取缔土小企业260家。“十一五”时期,全市共实施COD减排项目38个,净削减COD3780吨,削减率为26.8%;实施二氧化硫减排项目33个,净削减二氧化硫4356吨,削减率为17.3%,圆满完成减排任务。

坚持铁腕治污

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2000年前,由于造纸、淀粉等企业规模的迅速膨扩张,一时间带来巨大的污染产出,滕州境内多数河流污染严重,尤其是城漷河群乐桥断面水质COD曾一度达到1200mg/L,小清河由于水体黑臭被称为“小黑河”,广大市民怨言纷纷,给环保部门带来巨大的压力。针对存在的水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234”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思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治水”的理念,紧紧围绕“保障出境水质达标和南水北调水质安全”目标,念好流域治理“治、用、保”三字经,走好“点源治理、集中处理、截蓄回用、湿地净化”四步棋,实现人与水、水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全省树立了水污染防治的“滕州模式”。

五年来,全市累计投入30多亿元用于环保治理,大大促进了环保工作的开展。对69家重点水污染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建设了日处理能力达到22万吨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实施了第一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处理后的再生水回用于工业企业生产,目前已形成日供水2万吨的能力;建成了全国首个利用10万千瓦以上机组干化焚烧污泥工程,日处理能力达300吨,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规划建设了1.3万亩的界河入湖口、北沙河、城漷河泉上片区、城漷河满庄片区、新薛河等5处人工湿地,全市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今日的荆河,河水流光溢彩,波光粼粼,休闲长廊水清岸绿,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荆河下游,在泉上煤矿利用煤矿塌陷地,建设了城漷河截蓄导流工程及人工湿地,对河水逐级拦蓄净化,每天深度处理河水10万余吨,成为保障出境水质达标的又一屏障,湿地周围野鸭、白鹤、灰鹤成群。今年夏天,白荷花盛开,曾经的塌陷地华丽转变为市民休闲娱乐的湿地公园。河流休养生息,多年不见的鱼虾重现河床,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环境改善的成果,也感受到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理念。

坚持服务优先

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环保部门始终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环境准入优化产业结构,以污染减排优化环境容量,以环境管理优化发展方式,立足本职,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上下真功夫,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献计献策保驾护航。“十一五”期间,共审批各类项目741个,否决污染重、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92个。实施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大力开展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年活动,今年以来,已验收企业58家,签订验收监测协议31家,进一步提高了环评验收率。

在服务项目建设上,坚持“主动沟通、主动对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做到“积极主动”。为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实行了“一站式”审批服务,选派了两名业务精湛、专业娴熟的人员充实到行政审批窗口,先后投资7万多元,为审批窗口配备了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设备,专门负责行政审批工作,努力做到让前来办事的客商尽量少等一分钟、少跑一趟腿。在文件材料齐全的情况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审批时间分别由法定60、30、15个工作日缩短为15、7、3个工作日,缩短到原来的30%以内。

坚持严格执法

环境监管能力不断提升

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环境监控网络,建成了高标准的环境监控中心和视频会议室,37家企业和2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55台套,15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在泉上桥、群乐桥、王晁桥、白龙湾小沂河断面建设了5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并分别与省、市环境监控中心联网,实时监控重点排污企业及河流断面。加强对重点企业、河流断面、污水处理厂、城区大气的监管力度,通过实施定期巡查、突击检查、情况通报、信访举报、行风热线等行之有效的措施,采取明查、暗查相结合,每年出动执法人员不少于5000人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00余起,遏制了污染多发势头,消除了安全隐患。为及时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防止对南水北调水质造成影响,编制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成立了环境应急领导小组和16人的应急分队,配备了应急监测设备,每年举行3-5次应急演练,有效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

坚持统筹城乡

农村环保工作深入开展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为进一步统筹城乡环境发展,市委、市政府将农村环保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遵循“镇(街)为单元、分级考核、共同负担、以奖代补”的原则,坚持“示范先行、典型引路、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方式,不断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建设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明显加强,农村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达到114个;建成各类沼气工程112处,年可节约标准煤4万余吨,9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都建有沼气池;建成各级文明生态村374个,18个村被评为“山东省绿化示范村”;建成绿色社区16个、绿色校园20个,国家级环境优美镇2个、省级7个。

积极开展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以荆西区域为重点,实施了瑞达焦化公司15万吨焦炉及化产设施拆除工作,对西城区重点企业实施污染治理,增设抑尘网2.4万平方米,购置遮盖布2.5万平方米,增设喷淋设施90套,新增喷淋管线2000余米,增设喷淋炮32个,定时对煤场、灰场进行水雾喷淋,对8家塑编企业进行了规范整治,对荆河街道的5家小塑料加工企业进行了关停取缔,有效控制了企业扬尘排放。同时,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对荆河路、西环路进行了绿化,形成了吸附和降解扬尘的植被生态屏障。

“十一五”圆满收官,“十二五”任重道远。滕州环保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以“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挥鞭再奋蹄”的胆略和气魄,以“促进滕州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与自然更和谐”为目标,以“建设项目环评及‘三同时\’制度执行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环保队伍形象提升年”三项活动为抓手;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以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力推进污染减排,大力实施综合治理,不断强化项目审批,全面统筹城乡环保,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构建环境安全防控体系,为加快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幸福滕州提供有力保障。

通讯员 孙薇 常鹏 李什

新闻推荐

回顾耕耘历程 奏响发展强音 全市转方式调结构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昨天继续举行董沂峰远义彬刘新生杨位明等参加活动

...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