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逃兵赎身契”首现即墨,民国“逃兵赎身契”首现即墨
早报讯 昨天上午 即墨窑头村的田先生向记者反映说,他收藏了一张发黄的字条,好像是一张“逃兵赎身契”,还盖着“山东保安第一旅司令部”的印章。随后,即墨博物馆专家现场观看后称,这张特殊的字条就是一张“逃兵赎身契”,记载着民国时期兵役制度的变革,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
旧书摊淘来“赎身契”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即墨窑头村田先生家里看到,他珍藏的这张“逃兵赎身契”,看上去十分简单,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细细观看,发现上面不仅有民国时期的军队印章,还详细说明了逃兵家属的姓名和赔偿数额等。
“这张字条收藏了10多年了。”田先生告诉记者,他酷爱收藏,这张字条是在即墨金口镇于家屯村大集一个旧书摊上“淘来”的。
字条记载民国“特殊历史”
“这张字条没有具体的年号,但印章显示是民国时期的契条。”记者注意到,在一张发黄的宣纸上,用毛笔写着“逃兵家属于廷栋之赔偿费国币一万两千一百五十元业经收讫,特此证明”等字样,上面时间是“五月二十日”的日期,另外加盖着“山东保安第一旅司令部”的长条红色印章。
“当时社会非常混乱,连年战争,这张纸条就是民国时期留下来的。”据即墨博物馆的张馆长介绍,当时国民党乱封番号和官职,为了填充军队的人数和编制,很多不具备实际编制的国民党部队,就以“抓丁”的方式进行强制“征兵”,扩充兵权。而这张‘逃兵赎身契\’就记录下了当时混战年代抓壮丁和军队管理混乱的历史变迁。
“赎身契”有较高史料价值
据即墨博物馆的张馆长介绍说,这张“逃兵赎身契”在即墨还是首次发现。通过这张“逃兵赎身契”的研究,可以清晰地解读国民时期的历史特定环境下的畸形 “产物”。民国时期为了逃避兵役,当时暗地盛行这种通过‘赎身\’缴纳罚金的形式,免于对逃兵的处罚和追责。
张馆长介绍,这种以罚代法的处理方式,导致了当时军队当中的各种屡禁不止的腐败。这张契条非常罕见,是见证当时特殊历史时期演变的一种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记者 康晓欢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这个周日就是除夕,转眼间春节假期就要来临了。春节期间,放鞭炮、拜年、走亲戚都是我们熟知的必备节目,其实在岛城周边还有不少地方保留着地方传统风俗,尤其是过年有着特别的年味。趁着春节假期到岛城...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