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蓝融合 海陆统筹 一体发展“风电”拉伸产业链———河口区全力打造风电产业示范基地
近年来,河口区相继落户了一批风电项目,项目呈上下游衔接,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已成为当地招商引资、做大做强产业经济的点睛之笔。河口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来掀开层层面纱。
海上刮起“风电旋风”
河口区位于山东省北部,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融合交汇点和发展最前沿。拥有海岸线长214公里,负10米等深线浅海面积2400平方公里,滩涂面积97万亩,这些天然优势为当地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型产业提供了优越的落户条件和无限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河口区地处渤海湾大风口,风能资源丰富,全年超过7级风力的天数超过135天,沿海区域风速历史极大值为每秒32.9米,10米高度平均风速为每秒5.5米,相应风功率密度为每平方米160.4瓦,具有连片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优越条件,适宜建设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场。
有史以来,资源要地,兵家必争。全国各地客商瞅准了河口区这片拥有天然风力资源优势的风水宝地,争相洽谈项目落户,抢占风力发电制高点。
一石激起三层浪
2007年5月份,国华瑞丰一班人受区委领导邀请来河口考察,当他们看到当地完善的基础设施、感受到优良的干部作风、了解到当地丰富的风力资源以及优越的发展招商环境后,当即决定在河口投资建设风电场。目前,国华瑞丰装机总容量已达到4.95万千瓦,同等规模的二期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一时间,国内各大型风电企业纷至沓来,他们争先落户河口发展,河口区俨然成了投资兴业的热土。两年内,华能风电、华能新能源等企业相继落户,如今这三个风力发电企业已成为该行业的三驾马车。到目前,该区已建成风电场装机容量29.55万千瓦,已建成项目6个,在建项目3个,拉开了河口区利用风能、发展风电、促动发展的新型风电产业序幕。
风机转起来了,可是从东北等遥远地区运输安装设备成了发展风电产业的“瓶颈”。这种异地运输,不但交通不便,而且成本高、容易延误工期。拉长产业链条,聚集产业发展,膨胀产业经济,迫在眉睫。河口区领导了解此情况后,立即找到国华项目负责人刘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议他通过业务关系,招引风电项目相关企业,落户河口,聚集发展。
华锐风机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年4月,我国最大、全球第七的风电设备企业——— 华锐风机设备制造项目落户河口,总投资 15亿元。3月25日上午,山东风电产业基地3兆瓦风电机组下线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该区集风电场、装备制造、运营维护于一体的风电产业链条初步形成。
目前,该区已与风机叶片、塔筒等设备制造企业取得合作意向,不久项目即将落户建成。项目建成后,将完全拉伸当地风电产业链条,逐步打造成为山东省最大的风电产业基地。
新兴产业优势互补
近年来,河口区立足当地海洋、石油、湿地等丰富资源,按照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遵循“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的思路抓招商引资,建立山东河口蓝色经济开发区、黄河口海洋经济产业园等五个专业功能园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取得了巨大成效。去年,全区共引进投产、在建项目170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26.92亿元;签订合同协议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139.4亿元。
以商招商,拉伸产业链条,已成为河口经济发展的点睛之笔。河口区整合油地资源,依托胜利油田、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的巨大市场,重点发展新型石油钻采装备、石化装备、采油机械及其配套项目,建设集科研、制造为一体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落户投产石油装备制造企业30多家。以生产钻井工具、玻璃钢管等优势产品为主,石油装备制造业成为当地第三大支柱产业,石油装备工业园也逐步打造成了高新园区、精品园区;该区借助当地丰富的草原资源,增上奶牛养殖场、开设鲜奶吧5家,日供应鲜奶达1.5吨,初步形成集草原种植、奶牛养殖、鲜奶加工、产品营销为一体的畜牧产业体系。如今,投资4.5亿元的奶牛场正在紧张建设,计划增上 5家鲜奶吧……
当前,纵横交错的产业链条正在河口构建延伸,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支柱产业正在不断拉伸,纺织服装、新能源、农副产品加工等新兴优势产业相互渗透,互动发展,各种密切相关的产业项目,正在依据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聚集发展。(特约记者 李辉)
新闻推荐
一个镜头NG多遍,临场发挥考演技……, 拍电影原来不是很“风光”, ———YMG记者探班《山东兄弟》剧组
YMG莱州记者宋坤之韩亚美YMG记者李鑫通讯员潘书民姜建彬王杨摄影报道数字电影《山东兄弟》在莱州开拍,日前记者来到了其外景地之一———位于金城镇...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