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农村,感受新变化,触摸新脉动,以特殊的方式庆祝记者节——本报40余名记者到级索采风
本报讯(记者 张辉) 今年11月8日,是第十一个“中国记者节”。昨天,本报组织40余名编辑、记者到“全国千强镇”、享有“鲁南粮仓”之誉的级索镇进行集体采风。以集体采访这种特殊的方式欢庆新闻工作者自己的节日,目的是通过编辑、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亲身体验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强劲脉动,亲身体验基层火热的发展景象和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亲身体验党和国家一系列富民、惠民、安民政策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的福祉,从而进一步坚定当一名合格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
级索镇地处我市西部,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步伐的急先锋。据镇党委书记程春常介绍,近年来,该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今年1至9月,全镇生产总值实现28.7亿元,增长18.7%;1至10月,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28.6%,占年度任务的104.1%。采风期间,本报编辑、记者先后参观考察了山东耀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欧美克精细微粉项目、七星湖湿地、幸福城社区、北杨楼社区,实地了解了太阳能基地、工企业项目、新型农村社区和妇女创业基地的建设、发展情况。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和采风,级索镇在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令本报的编辑、记者深受鼓舞、备感振奋。大家一致认为,这次采风虽然时间短、行程紧,但印象深刻,真切感受到了级索镇党委、政府清晰的发展规划、科学的决策思路、创新的工作方式和立党为公、利为民谋的执政理念,真切感受到了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该镇经济发展实现的“华丽转身”,真切感受到用改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惠及于民的理念已逐步成为现实,真切感受到广大干部群众高昂的精神状态、高涨的干事创业热情。特别是太阳能基地的建设,体现了节能减排的理念,走了全市的前列。幸福城社区、北杨楼社区等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让年轻的记者、编辑们大开眼界,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理想在这里正逐步变为现实。
新闻记者使命崇高、责任重大。今年以来,本报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不动摇,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社会、反映民生的同时,始终坚持把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的新闻队伍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来抓,相继开展了“新闻质量年”、“整治新闻低俗之风”、“机关作风整顿”、“行风评议”等一系列活动,并于今年7月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青年记者下基层”活动,确立了“记者乡村行”、“记者进社区”、“记者看企业”三个主题,分成7个采访小组深入农村、社区、企业进行实地采访。通过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反映群众生产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全面展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加深了青年记者、编辑对经济形势、社会发展、基层情况的了解,增进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丰富了报道内容,创新了报道形式,提高了报道质量,进一步转变了作风、改进了文风、端正了学风,提高了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据统计,“记者乡村行”采访自7月14日在东沙河镇启动以来,本报共出动记者70余人次,发表各类稿件40余篇,其中专栏稿件30余篇。目前,第二阶段“记者进社区”活动已启动。
本报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张德玉在考察后举行的座谈会上,畅谈了这次实地考察和采风的感受,总结了“青年记者下基层”活动第一阶段的开展情况,部署了下一阶段的任务。他希望全体编辑记者以庆祝第十一个记者节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做好全市“十一五”成就展示和“十二五”规划制定的前期宣传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要大力实施质量兴报、人才兴社、多元化发展“三大战略”,积极推进报网融合、队伍建设“两大工程”,积极探索改革的新路子,加快推进经营业务与新闻采编分离的步伐,不断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在全省县级媒体中做表率,在全国县级媒体中当先进。每一个青年编辑、记者,要在新闻实践中磨练意志、锻炼品格,努力成为品行兼优、人文并美、创先争优的合格新闻工作者,为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幸福滕州鼓与呼。
新闻推荐
山东省将推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 责任到人、记录在案、问题追偿,出问题单位个人都要担责
...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