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楷树下品香韵拾乡愁

黄海晨报 2020-11-30 08:51 大字

董伟伟

严冬已来,大雪尚远,只因一本书,一棵树,让我再次走进这座与我毫无瓜葛的小山村,走进这个村庄的时光深处。这里有岁月留下的痕迹,有沧海桑田的变迁。这里养育了一代代纯朴而又普通的人,他们祖祖辈辈在这大山沟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里有着家乡人一样朴实善良、粗犷憨厚的面孔,他们世代静守着一方天地,任凭风雨几许,春秋几何。

这座小村子坐落在五莲县街头镇西南方向,与日照龙门崮接壤,四处环山,守旧而又隐秘。它承载了很多故事和历史鉴证。这里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条河流都写满乡愁。它是五莲县几百个村子之一,以原生态古村落著称。

两年前的初秋,驶入一条从莒县通往日照方向的新路,不明路况的我只顾在路上驰骋,完全没有理会路边的标识,发现无路可走后为时已晚,只好另辟蹊径,颠簸在一条刚刚始建的盘山路上,新挖的路基坑坑洼洼,车子底盘与石头坷垃摩擦出的声响让人心痛,拐了几道弯后但见平坦,山的下面,静静地卧着一个小村。映入眼帘的一棵大树,正枝叶婆娑披着一身金黄立在山岗,沉默而执着。我在村口的小桥上远远拍了一张照片,并记住这个叫房家沟的村子和这棵老树,匆匆别过。

去年初冬在龙门崮培训时,知道此处离房家沟不远,便步行十来里路来到这里,走进这座由石头建成的村落,看到心心念念的那棵老树。今年一入秋,便和房家沟书记沟通交流,时时关注老树变化。事实证明我们去的恰是时候,早一周树叶虽丰满,颜色不够红,若晚去一周,小雪过后树叶落尽,又要等明年。

石房、石墙、石头的院落;石桥、石井、石头铺成的小路,随处可见。这些以石头为主的建筑,足以证明小村的古老和不同寻常,成了名副其实、远近闻名的“石屋村”。而山岗上的那棵老树,仿若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立在“楷坡镇的青藏高原上”俯瞰大地,仰望星空,见证房家沟千年沧桑。

它叫黄连木(学名叫楷树),村里的人叫黄鹂茶树,又名“思乡树”,一年三季颜色不同,冬天树叶落尽,疏影虬枝也依然风姿飒飒。最美的时候还属秋天,火红的树冠像燃烧的火炬,让整个小村都亮了起来。

在老树下,和在树下闲聊的老人打着招呼,知道小村和有关楷树的故事。他们因小村的地理位置和这棵忠诚的守卫——— 老树而自豪,“倭寇猖獗的时候,有一小股残余倭寇乘混乱之际窜至房家沟村一带,烧杀戮掠,无恶不作,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村里有个年过八旬、参加过“戚家军”的房姓老人,召集村里青壮年男子,携带土枪土炮,利用房家沟山高沟深林密的天然优势,和倭寇打起了“游击战”,直打得倭寇白天不敢出来,只能晚上趁着夜黑风高袭扰民众。在与倭寇的最后一场决战中,这位深受村民爱戴的老人不幸饮弹,生命垂危。将一棵种子交给后人,那粒树种就种在葬老人的山坡上。后长成一棵大树,为纪念这位不舍故土不忘祖先的老人,人们将此树取名“海州树”,又名“抗倭树”。

听出生在这个村的五莲老作家房学经先生讲,“房家沟173户人家,现有500来口人,1000余间老房子,全是火山岩石头房子。这些房子有的都三四百年历史了,大部分人还住在老房子中。房姓出自帝尧之子,丹朱受封为房邑侯子陵以父封为氏者也。据房氏族谱记载,元末群雄并起,战火纷扰,为避世乱,始祖老大房聚、老二房菼、老三房庆兄弟三人,于洪武二年(1369年)由江苏海州迁来房家沟南面的桃花村,即今之前庄。后因子孙繁衍复迁于此,以姓名曰房家沟”。我同事说,他的祖辈就是从五莲县街头镇房家沟迁出的,搬到了现在的陈疃镇石旺沟村。

房老师还讲,“村里有5棵楷树——— 五莲县林业部门普查古树名木鉴定其中一棵树龄约1000年以上,其他几棵树龄也有200—300年历史”。人间忽晚,山河已冬。这棵有身份的老树,它不会想到千年之后因此走红,接受膜拜。

透过这棵树,我看见岁月深处,风烟漫过的地方。看见生命最好的状态,就是没有辜负每一天晨昏。

每个村庄都注定不平凡,从这棵老树身上看到其背后或隐或显的故事,感慨今昔之变,沧海桑田。

有故事的人在讲着故事,没故事的人在听着故事,寂静的山村藏着故事,我再次来这里寻觅故事。漫步在这小村子里努力寻找着历史遗留的足迹,寻找有关“龙山时期的古文化遗迹”。恍惚间,那块刻着“丹墟遗址”的石碑立在“楷坡镇”东南方向,看见楷树成林火红一片。

新闻推荐

未系安全带且准驾车型不符一男子被查

全媒体记者张源报道本报讯11月15日10时许,日照高速交警支队五莲大队执勤人员在疏港高速机场收费站例行执勤时,发现一辆...

五莲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莲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