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探马耳山

日照日报 2020-11-28 23:56 大字

孙善光

马耳山,鲁东南第一高山,五莲境内海拔653米,因有一对似马耳的山峰而得名。

好多次,在相对遥远的一域,在行驶的车中,在不经意的瞬间,它出现在我的视野。晴朗的日子,它层岚叠嶂,险峻直立。如遇阴云密布,它便云雾锁峰,仿若仙境。仿佛近在咫尺,我却每每与它错失。

在一个周末,我和尚在家撰写博士论文的大女儿相约去马耳山。

根据车载导航的指示,经近半个小时的车程,马耳山已在眼前。因进山之道狭窄,且多碎石,我们把车停在一棵大栗树下,然后一路缓步而行。

一条清澈的小溪,环绕着曲折的小道潺潺相随。远峰近峦,受温带季风湿润气候的影响,一派浓碧,不时有颤抖的落叶、熟透的栗子和橡子掉在地上啪啪作响,使山野愈显寂静。大约二十分钟,我们来到一处森林防火语音播报处,这里重复播放注意森林防火的提醒。

因路况不熟,山中空无他人,我和女儿只能探索行进。不远处有一块生态五莲·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指示牌,给我们带来一丝兴奋。步道牌其中一句“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提醒,道出了此山的险要。根据指示牌的导引,我们坚定地选定其中一条小道。小道林木翳然,我们的到来惊起了山中安静的鸟儿,喈喈地而起,觅食的小动物,也许是野兔,在不远处突然蹿出,我们爷俩都吓了一跳,而它应该也被惊着了瞬间逃之夭夭。

行进半道,一条墙篱横空而立,不知何人所设又因何而立,我们已无路可走,只好就近另行择路。

眼前分明是一条小道,走着走着就隐约消失,让我们陷入困惑。仰望的错觉,山顶仿佛伸手可及,却又处处障碍,不仅藤蔓横生、荆棘遍地,更有不少的腐殖质和杂草,使我们处处掣肘、步履艰难。陡崖峭壁不时与我们不期而遇,更增添了我们的不安。山中风景虽然可人,但理智让我们知难而退。

上山容易下山难,找不到明确的上山之路,下山之时那些峭壁就成了我们返程的巨大障碍,于是我们只好商量着重新返指示牌。

根据另一箭头指向,我们仍不得上山的要领,寻不到上山的最佳路径。

山中信号不好,女儿无法用手机查寻到马耳山顶的具体方位。苍劲的松树、挺拔的橡子树,映衬着蓝色的苍穹无言相告,路边草丛里不少的蚱蜢上下乱飞,似乎嘲笑我们的迷失。我顺手捉住了一只长翅大嘴的蚱蜢,它反咬了我一口,极痒,我还是放生了它,小家伙快活地振翅远飞。我们折返,朝向东南相反的方向行走,反而离马耳山顶越走越远。此时我已意识到,或许压根我们来时的线路就已经错了。

女儿因体力不支提议返回,我们这次马耳山之行只好作罢。

一次没有登顶的马耳山之行,女儿和我都心有不甘。下得山来,我们来到停车的栗树下,女儿用手机再次搜索马耳山的方位,离我们有7.5公里的路程,证实我们错失了马耳山的判断。一次本为探究观光的马耳山之行,意外成了一次原始生态的体验,马耳山成了我们另一种意义上的遥远。女儿说:“大凡登山,远与近不取决于距离,而取决于方向和路线。”我却自嘲:“不向马耳经险阻,哪知山中自风情?”

诚然,登山之乐,何胜于探险。只是不知我多次遥望的马耳山,下次,我们何时再会呢?

新闻推荐

五莲开展科技扶贫助农增收

本报通讯员于佳报道本报讯近日,五莲县科技局与3支科技扶贫服务队一起,来到全县各个省定贫困村,进农家、下田地、入果园,...

五莲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五莲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