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巷巷通”工程就地取材“去水泥化” 青石板铺就农村小巷“会呼吸”

大众日报 2020-05-30 09:42 大字

□ 本报记者 吴宝书 栗晟皓

本报通讯员 李维江 李绪业

“叮叮当当……”,铁锤敲打石块发出的清脆响声此起彼伏,打破了五莲县洪凝街道姚家沟村这个小山村的宁静。在村口的空地上,堆放着大车运来的青色石板。小巷里,村支书姚常庆正带领村民对小巷的土路进行硬化铺装,一块块青石板错落有致地铺放在小巷的路面上。

“我们县里花岗石资源丰富,矿山开采和石材加工产生的尾料、废石,成了铺装巷道最好的材料。铺装完成的路面不但整洁美观、透水性好,而且原材料成本也大幅缩减。再加上县里的补贴政策,村里几乎没花什么钱。”姚常庆说。

五莲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丘陵占86%,道路交通条件相对落后。如何搞好村内巷道铺装,打通乡村通行的“最后一米”,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我们确定从2017年开始,每年至少实施100个村庄的‘巷巷通’工程,利用四年时间硬化所有符合规划村庄的巷道。”五莲县委副书记、县长朱贵友介绍说。

道路硬化“户户通”建设,农民群众是主角、是主体,必须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不能光靠党委政府“一头热”。

“自家门前本来就应该自己铺,何况上级还补贴钱,更应该好好铺。”村民姚永坐说。

据介绍,按照“不大包大揽,只补料钱、不补工钱”的原则,五莲县出台奖补政策,激发村镇干部和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资金投入以县财政为主,市里奖补一点,乡镇拿出一点,村里自筹或捐助一点。巷道按2米宽的标准铺装,每平方米奖补40元,干一米补一米,先干先补、多干多补、不干不补。政策一定四年不变,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给镇村两级吃上了“定心丸”。

政策定好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铺装很重要。县域内花岗石资源丰富,矿山开采和石材加工产生的大量尾料、废石,是道路铺装的好材料。五莲县决定就地取材,确立了“去水泥化”的铺装原则,除主街道用沥青或水泥硬化外,巷道主要用花岗岩尾料、原石、毛石等板材透水铺装。

“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一来变废为宝,充分利用消化矿山石材业产生的尾料。二来生态环保,石料能够保持原生态,透水透气,让硬化的小巷“会呼吸”,而且时间越久越有岁月感。三来方便维修,石料可移动、搬迁,易维修,给将来的村庄改造整合、管线入地穿路提供方便。”朱贵友说。

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五莲县已有426个村庄完成了巷道铺装,占符合规划村庄总数的87%。今年10月底前,全县农村将实现出门石板巷、出村硬化路、全域公交车。

新闻推荐

五莲农商银行 支部共建开辟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

本报通讯员厉宗海为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五莲农商银行坚持以支部共建为载体,秉承共商共治共荣的理念和“重塑一种...

五莲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