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进京三事

大众日报 2018-10-30 02:13 大字

□本报记者杜辉升纪伟

10月17日,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期间,劳模张守英的荣誉簿上又多了一项——“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

49岁的张守英是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她探索实践出的“互助养老”模式,同步解决了贫困妇女脱贫和老人“解困”难题。全村38户贫困户仅用一年时间就全部脱贫。这一模式在山东省全面推广后,共聘请护理员3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45万人,照顾贫困老人9.29万人。张守英也因此被授予“担当作为好书记”“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记者了解到,此次她进京受奖前后发生的三件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乘坐夜间航班

“村里的活一天也不能耽误,白天忙完了,晚上正好可以在飞机上休息。”说起乘坐夜班航班的原因,张守英解释道。

为筹备此次受奖,张守英共进京两次,一次彩排一次接受表彰。考虑到村里的工作比较多,张守英在接到进京通知后,就决定利用晚上时间赶路,一来白天可以在村里干一天工作,二来晚上到北京耽误不了第二天的事情。就这样,首次参加彩排时,张守英乘坐晚上八点十分的航班飞赴北京,辗转抵达酒店时已是深夜。有了第一次出门的经验,张守英在参加10月17日的表彰大会时,“驾轻就熟”夜航北京。

开展“煎饼外交”

“各地的代表都有先进的扶贫和发展经验,多一次交流就多一次学习的机会,用山东煎饼打开话题是个好办法。”张守英笑着说。

第一次去北京参加彩排时,张守英就把五莲的煎饼、绿茶等农副产品带到了现场,分享给参与节目录制的嘉宾和工作人员品尝,借此宣传推介家乡特产,广交朋友。有了这样的经验,张守英在第二次去北京参加表彰大会的时候,就刻意少带了行李,多带家乡的农副产品,开展起了她的“煎饼外交”。

第一次是十二斤,第二次是十七斤,一张张煎饼就像一张张“山东名片”,很多人因此与张守英结交成为朋友,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安徽行政学院的一名教授深为她的这一行为感动,两人约定择期一定在五莲见一面。

推掉疗养机会

“在我准备去重庆疗养前,村里接到了矿山整治的任务,让我放下工作出去休假,实在无法安心。”张守英说,结束进京受奖后,作为省级劳动模范,她获得了10月23日赴重庆休假疗养七天的机会,这样的劳模集中疗养每五年才会组织一次。

作为贫困山区的村支书,张守英从未去过重庆,也很想去看看,可面对村内亟待解决的大小事务,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放下了家人准备好的行李,向组织请了假,办理了退票业务,继续与村两委成员忙碌在红泥崖村的田间地头。

新闻推荐

老家的暖炕

崔为安“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天冷了,滴水成冰。猫在楼上,听着窗外鬼哭狼嚎的风声,我又想起了老家的暖炕。我家...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