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就像一棵果树,必然要结 记陇南礼县藉油画家孟小为的艺术之路
孟小为近照 孟小为在进行油画创作 本版油画图片均为孟小为作品文/本报记者王艳在陇南礼县,有一个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当代艺术创作。作品不仅屡屡在国内外展出,还多次发表、获奖,他就是陇南本土油画家孟小为。孟小为1962年出生于甘肃礼县,高中毕业后正值197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最后浪潮,但他没有跟随这股潮流,而是成了一名供销合作社集体工人。1980年他考上大学,毕业后在基层文化馆工作,1988年他又进入中央工艺美院深造。深造期间,孟小为有了更多了解世界艺术和艺术表现手法的机会。之后他又去《飞天》编辑部做助理美编。孟小为真正进入当代艺术创作还得从2002年说起。当年,他去了上海五莲路画家村,经过一段时间的“走、看、思”后,孟小为开始对绘画有了新的认识。几年画家村的生活与创作,他的作品也逐渐出现在公众视野。孟小为除创作油画外,还进行纪录片的拍摄。2006年,他的纪录片《麻纸》获甘肃电视“金鹰奖”纪录片二等奖和最佳摄影奖;2007年,在北京环铁创造空间举办了“沉沦与超越—孟小为油画作品展”;纪录片《望喜》入围2011云之南纪录影像展青年单元;2011年,他拍摄的《飞地上的草房》参加了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电影节,是入围该电影节的中国内地独立纪录片及与国外合作纪录片的5部作品之一,孟小为也是甘肃省第一个参加该电影节的纪录片导演;2014年,他的《似是而非》获中国独立影像展年度十佳纪录片奖……在如何看待艺术这个问题上,孟小为认为,用什么媒介表达不重要,重要的只有艺术家,艺术作品只是艺术家的另一外化物。当一个人有诉求,而且是以艺术的方式去幻化心灵挣扎时,艺术就像一棵果树,必然要结果。在艺术创作中,孟小为的灵感通常来自情感的饱满,但他又觉得人不可能永远处在情感饱满期。“进入创作操作过程中,由于创作语言的独立自我诉求,我可能会对创作语言自身的引述进行第二次的经验安排。我觉得创作更多的是对整个艺术表达系统和问题探索的把控。”在孟小为看来,艺术永恒的大主题是对处境的抗争,目前他作品的着眼点还是对日常性的反应以及对景观世界发展的关注。多年来,孟小为不仅仅醉心于艺术创作,更热心于陇南文化的积极传播。他以家乡丰富的文化积淀为背景,拆析、重组、解构并形成自省内敛的风格。《飞地上的草房》讲述的是陇南市宕昌县苟家院村一块原生态桦树林地上发生的一个故事。苟家院的原生态桦树林,是个几乎与现代化无缘的角落,坎坷崎岖的小路,篱笆糊上稀泥而成的茅屋,几点零星的蔬菜,没有电,没有自来水。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重复着枯寂索然的生活,只希望种植的中药材大黄能给家里带来好些的收益。20多年前,来苟家院“拌山”—开荒种植大黄的只有4户人家,如今已发展到30余户,但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枯竭,他们即将陷入新的困境。何去何从?哪里有他们生存的空间?整个片子充盈着一种荒凉的美感,又蔓延出无力的挣扎,透出沉重的思索;而他独立制作的纪录片《麻纸》使用完全写实的拍摄手法,拍摄跨时两年,画面优美细腻,剪辑流畅,该片对陇南市康县李家山的传统造纸工艺进行了完整记录,获得了甘肃电视“金鹰奖”纪录片二等奖和最佳摄影奖。一位台湾艺术家评价说:孟小为的作品大气、浑朴,很甘肃。他笔下的风景,题材并不复杂,往往以田地、房屋、院落为主。他还在地处僻远的家乡陇南创办了“大门艺术空间”。目前该空间又成为成县文化馆的艺术培训基地,这为从事当代艺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成为甘肃最好的当代艺术空间,有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奔赴交流或参与到艺术空间活动中。“这是对当地文化纬度的一个提升,更是面向世界的互通窗口。”孟小为说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蓓蓓)在这个暑假,五莲农村的留守儿童过得不孤单。8月29日,记者从五莲县教育局获悉,目前,五莲县共有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496名,这496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人人都有“爱心老师”。近年来,五莲...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