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饽和大卷子
五莲人把馒头叫成“饽饽”或“大卷子”,由来已久。历史上逢年过节、打墙盖屋、喜事丧亡,遇上家庭大事才蒸饽饽。那时候生活困难白面奇缺,吃顿白面不容易,蒸饽饽的时候也显得神圣。要早早地用“引子”(也叫老面,就是酵母)发好酵面,然后,女主人(有时也借用男人的力气)掺上白面狠劲地揉搓,认为掺合揉搓得均匀差不多了,才开始把整块面撕成大小不等的面团,再小心翼翼地把面团弄成蒙古包一样又圆又光滑的饽饽团子。不等这样的团子发好裂纹,就要放于蒸笼或锅中箅子上,底下添水烧开,用蒸气把饽饽催熟催大。蒸饽饽的时候,一家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充满了期待,因为饽饽出锅后,女主人一般会掰一个给老人和小孩尝“鲜”,又白又暄的饽饽可口解馋,真是一种享受。这种享受源于蒸了饽饽主要是敬天、敬地、敬鬼神(上坟做贡品)、敬客人用的,家人是不能随便吃、可以吃够的。所以,当时在农村有一句顺口溜:“谁想我,谁念我,拿着饽饽来看我。”可见,饽饽之稀罕,人们之想念。
现在,白面多了,制作饽饽的方法也不再那么繁琐。发好了面,搓成棍状,用刀一下下切成合适大小,上锅蒸熟就成,庄户人叫这种饽饽是“大卷子”。虽然不再稀罕,但加了一个“大”字,还是透露出对饽饽的崇拜。传说,有一个农村青年参军第一天吃馒头,管够,他用筷子穿了五个馒头,一边走一边高兴地感慨自语:“他娘的,就为这买卖(东西)来的!”这话被人告发,首长怪他参军动机不纯,将他退了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迟锐通讯员王念东董静)5月22日,记者从五莲县公安局了解到,该局日前抓获了一名涉嫌盗掘古文化遗址犯罪嫌疑人。嫌疑人伙同他人企图盗掘汪湖镇一处古墓葬,并多次到遗址处进行前期探挖,就在其...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