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化”发展惠及港城百姓
本报记者 刘江雪
文化之于日照,不仅是历史丰厚的馈赠,更是现代厚重的传承和未来精彩的衍生。长期以来,建设“滨海文化名城”的定位,将文化的繁荣发展摆在举足轻重的位置,2012年“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开展,更是将“大文化”的框架提升到了更高境界。如今,2012年时已过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已初步显现,多种文化业态在港城大地上融合、联动、繁荣,具有日照特色的文化品牌日渐清晰。
高度拉动深度 文化建设合力强大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城市竞争力提升既要重视经济硬实力,又要重视文化软实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文化建设年”成为全市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责任,“文化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文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相继召开和成立,具体实施方案和推进措施迅速出台,有力地推动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将“大文化”细化成具体目标,深入到每个项目、每个乡村、每项设施,从一点一滴做起,成为大家的共识。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单位、部门和群众开始重视并自觉参与到了文化建设当中:市政法委积极创新理念方式,坚持把政法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政法队伍建设的载体,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功能作用,全面提升干警思想境界、职业操守、人文素养,人民群众对政法工作和对政法干警的满意率分别达到98.8%和99%;市公安局把公安文化建设上升到全局工作高度,建立公安民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服务社会;莒县岳家村深入挖掘“公心文化”,使“公心”由党支部一班人的标准,延伸为每一位村民的行为标杆……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群众自发参与到社区、广场、文化大院的文化活动中来,全民文化自觉意识大幅提升,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日益高涨,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正在逐步形成。
制度筑牢基础 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活动伊始,日照市便成立了市“文化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市直宣传文化系统成立了“文化建设年”活动督导协调小组,建立形成了“周例会、月调度、季检查、半年现场观摩”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严督化”的工作机制。在市直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单位中,实行一个单位包保一个区县的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从根本上保障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各级各部门统筹联动,全市共同推进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正在形成。
局部带动全域 文化惠民情暖人心
4月,“蓝色旋律”奥地利韦尔斯乐团大型古典音乐会在市会展中心举行,来自该乐团的60位艺术家为港城市民奉献了一场盛大的文化视听盛宴。(韦尔斯乐团在日照市的演出,拉开了今年日照公益文化项目的序幕。
文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普惠民生,这一点,在“文化建设年”活动中得到了深刻体现。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2012年公益文化项目计划表”中,6大类35个文化项目件件关乎公益惠民,舞台艺术表演、广场演出、文艺展览、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及文化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等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项目涵盖城乡全域范围,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依托,市各级文化部门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社会效益,真正让文化走进了平民百姓:
围绕“十大文化建设”,“我们的节日”、“爱国歌曲大家唱”、“文化建设百场宣讲”、“日照社科大讲堂”、“四心”教育“五延伸”主题实践等活动相继开展;文艺走基层、沂蒙画派作品展、首届日照园林文化节、“梦想大舞台”等活动先后举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
在区县,各种文化活动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东港区以“书香东港·文润海曲”全民读书活动为主题,分层次开展书香机关、书香企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等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岚山区先后举办了“颂歌献给党”主题晚会、“广场大拜年”等多场大型演出活动;莒县依托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姑戏,扶持发展庄户剧团20个,开展“送戏下乡”30余场次;五莲县发挥资源优势,举办“五莲之春”杜鹃花节暨电影《幸福的孩奴》、《百花仙子》开机仪式、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一系列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
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共培训文艺骨干1510人次,举办文艺演出732场,招选文化义工255名,群众自发组织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庄户剧团260多个,呈现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主题活动亮点频现的生动局面。
硬件提升服务 公共文化体系健全
6月18日上午,日照图书发行大厦举行奠基仪式,这座总占地面积22亩,初步设计地上26层、地下2层、营业面积可达2万平方米的商厦将主要用于图书、电子、音像的批发和零售,预计建成后可陈列各类图书10万余种,其他用于文体用品、数码科技、数字电影、动漫游戏等经营项目,可增加年经营收入2000万元。
该大厦的筹备建设,是日照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缩影。在“文化建设年”活动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成为着重的一笔,从城市到乡村,图书发行大厦、数字影院、文化大院、农家书屋,一批批惠及群众的设施先后得到完善。
《全市城乡“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实施意见》的发布实施将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五大惠民工程和“千百重点文化工程”全部纳入其中,继续在全市广泛实施、深入推进:
——东港区全区9个镇(街道)已全部完成镇级文化中心的选址和规划设计,完善文化大院内涵已达116个,90%以上的中心村文化大院达到规范化标准;
——岚山区规划公共文化服务圈100个,年内可形成60个功能配套完善的“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莒县20个乡镇建成了文体活动中心,建成农村社区文化中心62个,规范化农村文化大院345个,农家书屋辐射面达到70%以上;
——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农家书屋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
目前,日照市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县域、镇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已明显改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文化工作者和文化义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市农村“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覆盖面逐步扩大,内涵日益丰富,功能得到更大发挥,农民群众的参与度逐步提高。
项目支撑产业 蓝色内涵日益凸显
4月18日,日照玛雅包装二期建设项目随山东省99个文化产业项目集中开工而同步启动,该项目投资过亿元,不仅能够在建成后每年增加产值2.8亿元,满足日照市及周边500公里范围内的纸质包装需求,还能为解决城乡就业、拉动物流业和造纸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作为日照“文化建设年”活动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笔,该项目背后是日照扶持培育重点文化项目,深入发掘“蓝色文化”的丰厚内涵,力促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优质发展的精彩布局。
日照将目光瞄准了内涵更深、科技含量更高、发展空间更广的文化产业新领域。《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纲要》的出台,搭建起“一中心二带三区六基地”框架:东部蓝色文化、创意文化产业带和西部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产业带,传统民间工艺品文化产业基地、水上运动休闲文化产业基地、影视动漫制作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教育培训基地等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活力:总投资1.2亿元的日照南湖旅游文化城项目建成后,以玉石、黑陶等工艺品经营和茶文化产品经营为主,借助竹洞天等自然景区拉动旅游业发展;日照高新区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目前培植了山东领信、甲壳虫动漫、深度软件、活点网络等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重点文化企业;中国首部以儒家文化为题材的高清三维动画片《神童项橐》全部制作完成并将在央视播出,将对日照市动漫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统计,目前日照市正在推动的文化项目共计87个,投资总额约268.7亿元,其中,在建项目54个,投资总额约151.29亿元,筹建项目33个,计划总投资约117.4亿元。
理念引导氛围 以文化人凝心聚力
“文化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日照市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日照日报》等主流媒体开设了“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 加快建设滨海文化名城”专栏,并组织开展了“文化建设大家谈”征文活动,积极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广播和电视《日照新闻》栏目开设“文化建设年”专栏,先后制播了“区县委宣传部长访谈”、“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访谈”和“文化企业、项目负责人访谈”等系列访谈节目,凝聚了人们对加快文化建设的共识。
——凭借网络媒体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的优势,日照新闻网、日照网等先后开设“文化建设年”活动专题专栏,并在人民网、新华网、大众网等重要网站播发有关稿件210余篇,有力地提高了日照市“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影响力。
——为扩大社会宣传力度,日照市还在市区重要位置、主要路口、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地,制作了以“文化建设年”、“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的大型公益广告牌,在公共场所电子屏幕连续刊播活动主题口号,动员全市出租车张贴活动宣传标语,广泛开展发放宣传册、“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等活动,形成了全方位、大密度的宣传声势,使“文化惠民、文明育心”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到目前,日照市主流媒体共刊播“文化建设年”新闻稿件(图片)240余篇(幅),有关日照市“文化建设年”活动的对上报道稿件在新华社、人民日报、山东电视台等中央和省主流媒体刊发100余篇,网络专题点击量超过7万人次。
深入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日照不仅推动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文化气质的形成。沿着蓝图绘就的轨迹,在“三天文化”的支撑引领下,滨海文化名城的品牌将独具风采。
新闻推荐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汪清)近日,五莲县委老干部局为县老干部大学240多名教师、学员免费验光配镜,让他们以全新的“视”角投入到学习、生活当中。针对老干部大学学员总体视力水平下降,自行验光不...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