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基层涌起创新潮 夏种不耕田

日照日报 2012-06-20 16:17 大字

6月13日,农机手操作大型机械在五莲县汪湖镇田间采用“免耕播种”技术播种玉米。今年,市农机局在全市大力推广小麦联合收获、小麦秸秆粉碎还田、玉米免耕播种“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减少作业环节,加快播种进度,改秸秆焚烧为切碎还田、改玉米套种为免耕直播、改种耐密品种,提高种植密度。“免耕播种”技术,让农民不需要翻耕土地就可以播种,既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又可以实现增产增效。 (本报记者 李青 路杰 摄)

“茶文化”走俏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 通讯员王艳 李季鹏)6月14日,在日照“御海湾”近海生态观光茶园内,许多前来观光旅游的茶客散坐在碧草蓝天、小桥流水之间,伴着屡屡绿茶幽香,谈天说地,说不出的惬意恬淡。据了解,目前在东港区的很多茶园里,看茶、采茶、品茶和谈茶等茶事活动不仅成为前来观光的游客不可或缺的内容,也带动吸引了大量日照市民前来品茶谈心,茶文化正在东港区悄然兴起。

茶在东港,是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在东港区茶业管理局局长李勇看来,“今后的发展,既需要技术支撑,更需要文化支撑,将茶文化渗透于茶叶种植、采摘、制作、包装、销售、品饮等诸环节,提高日照绿茶的精神价值和经济效益。”

“阳光村务工程”推行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周扬)今年以来,户部乡紧扣“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要求,以构建和谐乡村为目标,全面推行“阳光村务工程”建设。

各村规范了“四议两公开”工作的内容和程序,完善了党员议事制度、党员联系群众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制作了村级事务管理流程图,悬挂在显要位置。印发了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手册,发给包村干部、村干部和村民群众。以建设村务监督委员会为重点,该乡着力完善和强化村级民主监督机制,有效整合各种监督形式,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组织。制定了村务监督委员会选举办法,切实抓好候选人的推荐提名、资格审查、开会选举、结果公示等关键环节,全乡共产生114名村务监督委员。建立了监督工作保障制度,明确了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定位、工作职责、权利和义务,对监委会成员进行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确保正确履责。积极推行村务“点题公开”、“双述双评”等做法,保障了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运行。

“环保蔬菜”直销

本报讯(记者 刘江雪)“喂,老贾,酒店明天有婚宴,下午给我多送4箱黄瓜,一定要水灵灵的。”“中,包你满意!”6月14日,莒县招贤镇周家曲坊村种菜大户贾志峰又接到了酒店预订新鲜蔬菜的电话,“俺家种的菜都直销了,现要现送,新鲜又干净。”

贾志峰告诉记者,他一开始建冬暖式大棚时,就和宾馆、饭店挂上了钩,定点直销。拿黄瓜来说,因为没有了中间环节,1公斤比卖给超市多赚2角钱,酒店也比买超市的每公斤节约2角钱,而且,随要随供,酒店也靠新鲜供应吸引来不少顾客。

据招贤镇党委书记张立强介绍,目前,该镇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2.5万亩左右,平均每亩增收1500多元。从田间到餐馆,今年全镇2万多菜农年人均收入比一般农民高出2300元。

蓝莓产值30亿元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 乔祥明)

“蓝莓三年就能见效益,按一亩20万元算,全部落果后,1.5万亩的产值就是30亿元,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水源地的库区山乡,这是过去不敢想的。”6月4日,陈疃镇负责人介绍。

仅仅三年,日照蓝莓,不仅已成功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获得了“山东省名优特经济林蓝莓之乡”的称号,蓝莓的种植面积也从最初西尚沟村的区区15亩,连片长成几乎遍布全镇的15000亩,这些蓝莓全部落果后,其产值可达到30亿元。

“1亩地330棵,每棵每季结果4—5斤,首批果子一斤200元到300元,到最低价的时候也少不了一斤170多元,落果后每亩产值最少20多万元。”说起蓝莓,每个村民都能如数家珍。

如今蓝莓产业链正在不断拉长。新引进的投资11亿元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在这里,蓝莓不仅实现了育苗、种植、科研、旅游于一体,还正描绘出“山上栽蓝莓、山下建加工、沿路搞采摘”的喜人画卷。 

新闻推荐

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吴宗光 王宗旗)五莲县国税局牢固树立“不兑现税收优惠政策,就是收过头税”的思想,全面、及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为重点,推动全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