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名岷:淬火的忠诚
本报特派记者 南 方
□李名岷简历
李名岷,1946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许孟镇。1970年8月毕业于山东工学院到莱钢参加工作,197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莱钢技术员、车间党支部书记、分厂副厂长、厂长、总厂副厂长、党委副书记;1993年9月被评为高级经济师;1999年4月任莱钢集团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莱钢股份公司副董事长、党委副书记,2000年4月任莱钢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2000年9月至2008年2月任莱钢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莱钢股份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先后被当选为第八届莱芜市政协委员、第九届山东省人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1991年被国家冶金部授予“全国冶金系统老干部先进工作者”;1994年被山东省教委授予“尊师重教先进个人”,同年12月,被山东省委宣传部授予“优秀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2001年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和“全国冶金行业节能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2004年被授予“中国上市公司杰出企业家”、“山东省优秀企业家”;2005年被授予“全国用户满意杰出管理者”;200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学习型组织中国年度人物奖”、“全国企业文化先进工作者”;2007年被授予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杰出企业家。
李名岷任莱钢总经理期间,正是中国钢铁工业波澜壮阔的快速发展时期,他以一个企业家对党的忠诚,对国家、对企业、对职工高度负责的态度,自强不息,励精图治,勤奋工作,为莱钢的建设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他和班子成员带领下,10年间,莱钢总资产由1998年的98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500亿元,年钢产量由189万吨提高到1170万吨,年销售收入由41亿元提高到572亿元,年利税总额由3.6亿元提高到97亿元,年利润总额由1.1亿元提高到58亿元。莱钢逐步发展成为年产1000万吨钢以上综合能力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推动莱钢跨越
“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把莱钢做强做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莱钢人的迫切愿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这是李名岷在莱钢职代会上提出的要求。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李名岷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不能快速发展,调整优化结构,提高规模效益,企业的生存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2000年底,莱钢以加快发展为主基调,确立了新世纪初发展战略,即优化发展钢铁主业,大力发展非钢产业,以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积极稳妥推进资本运营为手段,尽快把莱钢做强做大。这个发展战略,明确了莱钢“十五”期间以钢铁为主,非钢产业、资本运营为辅,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也为莱钢在新世纪实现新跨越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莱钢抓住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及时调整“十五”发展规划,加快钢铁主业发展步伐,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了避免只注重规模而忽视发展质量的状况,李名岷组织并参与制定实施了《莱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纲要》,搭建起“科技莱钢”、“数字莱钢”、“生态莱钢”和“人文莱钢”的基本框架,坚持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同步、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并重,先是通过工艺间的填平补齐和技术改造,后步工序产能迅速释放,钢产量由2000年的211万吨增加到2003年的420万吨。在2003年钢铁产品出现较高的利润水平时,当年就增加钢材130多万吨,钢铁主业全年实现利润25亿元。2003年莱钢又抢抓机遇,提出三年达到1000万吨产能的目标。2003年至2005年,莱钢连续三年发展速度位全国前列。2005年莱钢登上了千万吨钢大台阶,列行业第六位,企业综合竞争实力、行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大大提高。
进入“十一五”,适应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李名岷和班子成员一道,适时提出了“由规模扩张为主向以质量效益为主的阶段性战略转移”的发展思路,组织制订实施了以“突出结构调整,着力自主创新,打造钢铁精品,做出莱钢特色,建设一流强企”为核心内容的新的发展战略,把工作重点放到做强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结构调整,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一五”前两年,莱钢在钢产量仅增加130万吨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从2005年的394亿元和16亿元,猛增到2007年的572亿元和58亿元,阶段性战略转移取得重大成果,莱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全面提升。
打造“科技莱钢”
在莱钢科技工作会议上,李名岷提出,“当今世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谁拥有了技术和人才,谁就会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谁就会得到更快的发展。科技进步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把科技进步摆到了重要位置,将科技发展定位于支撑和引领莱钢做强做大的战略基点,以炼钢、炼铁、特钢系统优化提升为突破口,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集成创新。伴随着结构战略性调整,引进大量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国产化改造和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幅提升了莱钢整体装备和技术水平。
从完善科技体制机制入手,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莱钢逐步形成了以科技研发为龙头,由技术创新咨询决策层、研究开发层、生产实施层、合作应用层组成的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创新机制。先后出台了首席工程师制度、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内部人力资源配置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等办法,大力开展全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推行人才队伍动态管理和优胜劣汰机制,激发了各类人才拼搏进取的精神。莱钢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由“九五”末的3600人增加到2007年的8000多人;建立了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先后聘用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800余人,选送300多人次出国进修和学习考察,人才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对技术创新课题实行了招标和首席工程师负责制,打破学历、身份限制,建立了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创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高、在钢铁行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科技成果,为莱钢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科技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莱钢结构调整的持续深入。伴随着工艺装备优化升级,莱钢积极引进消化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先进适用技术,掌握了顶燃式热风炉、高炉全干法煤气净化、转炉烟气干法净化、蓄热式数字化加热炉、异型坯连铸等十余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创造了多项同类工程建设和达产达效新纪录,铸就了业界公认的“莱钢工程建设品牌”和“莱钢速度”。
培育“数字莱钢”
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实践中,李名岷较早地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促进管理和运营水平的巨大潜力。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大决策后,在李名岷的决策部署下,莱钢积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十五”期间,莱钢先后投入上亿元对主要生产线进行信息化技术升级改造,使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迅速提升。2000年4月,建成莱钢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2003年采用千兆光纤以太网传输技术,双核心交换机的链路捆绑、冗余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搭建了先进高效的信息化网络平台。
2004年,莱钢自主创新建成“莱钢数据制造执行系统”,实现了对能源物资计量数据的实时监控和产品质量数据信息资源共享,莱钢在物资计量领域成功引用信息技术方面走在了行业前面。近年来,莱钢相继开发运行了OA系统、生产调度系统、动力能源管理系统、物资计量管理系统、视频生产过程监控系统、设备管理、计量管理、固定资产、档案等系统生产数据和数字媒体信息网络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千万吨级钢铁企业的生产运营和优化提升,也为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奠定了信息化基础。
建设“生态莱钢”
莱钢地处鲁中山区,资源能源短缺,特别是水资源匮乏,严重制约着企业可持续发展。李名岷上任后,对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与实践。在他担任总经理期间,莱钢实施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120余项,累计投资24亿元,主要消耗指标大幅下降,累计节电33.83亿kWh,节水3.23亿吨,节约动力煤297万吨,实现节能降耗效益61亿元。特别在水资源利用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吨钢耗新水由13.58吨下降到3.51吨,为全国第一,世界领先水平。莱钢的循环经济发展成果,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2005年莱钢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7年7月,全国冶金节水现场经验交流会在莱钢召开,李名岷代表莱钢作了典型发言,推广莱钢节水经验。
新世纪初,在李名岷的主导下,莱钢着手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理论研究。2001年确立了《莱钢建设生态化钢厂》课题,先后与东北大学、北京钢铁研究总院联合组成专家课题组,全面开展节能和循环经济的研究与应用;2002年委托冶金规划院编制《莱钢“十五”节水规划》,莱钢节水技术改造作为“冶金企业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被列入国家第八批国债项目。党的十六大以后,莱钢积极探索与实践提升企业发展品质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逐步建立起“3223(3R:减量化、再使用、资源化;两提高:提高资源效率,提高吨钢减负量;两降低:降低吨钢生态包袱,降低末端排放量;三大功能:钢铁制造功能、能源转换功能、社会大宗废弃物消纳处理功能)”的节能、环保、循环经济运行体系,形成了莱钢特色的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创新“人文莱钢”
李名岷是莱钢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主要倡导者,也是具体的组织和实践者。1999年,莱钢引入学习型组织理论。莱钢创建学习型组织带来的变化,引起了山东省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先后在莱钢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莱钢经验。
在学习型组织建设实践中,李名岷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莱钢创建学习型企业,应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即学习是基础,改善心智模式是关键,创新是核心,持续发展是目的,并以此为主线,贯穿于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全过程。创建学习型企业贵在学习,心智改善是关键。他要求干部职工,学会“更聪明、更有效地工作”。学习为创新奠定了基础,学习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上。在风云变幻的市场形势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优势地位,实现超越发展。因此,莱钢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始终坚持创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有效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创建学习型企业,给莱钢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令合作单位非常钦佩,他们称莱钢人为“铁军”。正是靠这种旺盛的人气和团队精神,莱钢才有了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李名岷担任莱钢领导职务期间,既是集团公司总经理,也是股份公司董事长。他把规范经营行为、努力回报股东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使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和市场规则运行,并与投资者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分配政策的制订上,寻求现实回报与长远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公司在投资上追求将每一笔资金投入,变为可持续发展的优良资产,提高盈利能力,给投资者以更好的回报。在2005年举办的首届“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公信力TOP10调查”活动中,莱钢股份当选“十佳最重分红回报上市公司”。
“广泛建立战略合作,与相关方利益共享”,也是李名岷主导的一项重要实践。他认为,莱钢与利益相关方交往,要突出诚信与合作、共享共赢的理念。在“十五”钢铁行业迅猛发展的特殊阶段,莱钢确立了“两个100%”的营销承诺,即采购原燃料100%支付现款、销售产品100%以现款交易,首先从资金链上奠定诚信的基础。他主导发起了每年一度的冶金装备战略合作峰会,也是冶金行业唯一一个由设备使用企业发起的战略联盟。峰会邀请国内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共同研讨与钢铁行业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发展问题,并签署了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举措,为莱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设备保障和技术支持。“十五”以来,莱钢先后与矿石、煤炭、设备制造、铁路、港口等100多家上游厂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莱钢还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产品战略用户群,以真诚与守信,与供应商、用户、兄弟企业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形成了良好的协作关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李名岷高度重视和谐发展问题,认真履行大企业的社会责任。他提出了“环境是资源,也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他十分注重处理好与地方政府和周边农村的关系,并形成了有效的厂地关系运行机制,在发展中把周边利益作为重要因素统筹规划,努力造福于民。莱钢先后与当地合资兴建了30多个企业,并带动起了一批以物流、钢材深加工为主的地方企业,安排了大量的人员就业。为了不占用耕地良田,对大型H型钢项目建设进行反复论证,多次调整方案,优化工艺布局,最终把建设项目定在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工程造价比平地施工增加了7亿元,但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在4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李名岷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赤胆忠心,深深扎根于莱芜这片生长钢铁的土地,用勤劳和智慧,实现着建设钢铁强企的梦想,为中国钢铁工业做大做强,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尽责尽力、奋斗不止。
欢迎社会各界提供相关线索、人物资料以及联系方式。本专栏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转载需经本社同意。
本社特派记者部联系电话:0633-8106099 邮箱:hhcb99@126.com
新闻推荐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汤龙华 李长春)近日,五莲县农业局开展“一人一村”科技服务活动,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提供小麦春季管理、花生播种以及设施蔬菜生产等技术服务,指导农业生产,促...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