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啥这么火?

日照日报 2011-11-30 23:52 大字

本报记者 李青

“现在种地不用自己管,交给农机专业合作社就行!”作为推进农机服务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日照市各类农机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合作社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受到了农民们的广泛欢迎。

目前,日照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 101个,社员达1202人,拥有机具 1439台(套),服务18万农户。这些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什么这么火?他们是如何进行经营的?会带给农民什么好处?日前,记者来到岚山区、五莲县,探寻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之路。

秋收成了“动个嘴的事”

在新市区上班的小王,老家是五莲县许孟镇。今年 10月,小王准备趁着农忙带孩子回家帮父亲收玉米,同时让6岁的儿子也体验一下农村生活。头一天打了个电话,第二天上午,小王兴冲冲地赶到老家的时候,镇里的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帮着把5亩玉米全部收完了,玉米秸秆也通过机械进行了粉碎还田。

“没想到秋收和三夏麦收一样也成了‘动个嘴的事\’,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儿时玉米收获伸手掰棒、秸秆垛堆的情景了。”小王感慨地说。

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推行“订单作业”、“合同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服务模式,提前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农忙时只需农民一个电话,合作社就可以及时为农户进行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机播等作业,使“三秋”变“两秋”,不仅加快了秋季农业生产进度,同时也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今年“三秋”期间,全市共完成玉米联合机收面积22万亩,均由合作社完成;小麦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54万亩,其中合作社完成43万亩。

“省的”和“赚的”都不少

农机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机械多、功能强、信誉好的优势,开展订单作业和跨区作业,把更多的农民从农田作业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增加了外出劳务等工资性收入,而且,由于合作社机械多、功能强、信誉好,合作社的“活”更多了,机械利用率提高了,合作社社员的作业效益比以前有了新的增长。

以前,仅秋季一季,如果全部通过机械作业,每亩花费120元,而合作社的合同作业每亩只需要80元左右,就可以完成收获、耕翻、播种等成套作业,平均每亩可节约作业费用30元以上。按照夏秋两季算,一年下来,仅作业费用每亩就可节约60多元。而且,合作社实行“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可提前预约,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农忙季节不用专程赶回来,不仅不耽误打工挣钱,而且还省去了一笔往来的路费花销。

今年“三夏”、“三秋”期间,日照市有40多个合作社组建了“跨区作业服务队”,在保证本地农机作业需求的前提下,组织小麦联合收割机分别赴外地参加“三夏”、“三秋”农机会战,共完成跨区作业面积20余万亩,实现收入850余万元,单机均收入在2.6万元以上,比往年有了大幅提高。

推动土地流转

随着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合作社摸索开展土地流转,增加土地利用项目附加值。岚山区茂宽农机专业合作社从2009年开始流转本村和附近村的土地,并连年实施“小麦联合收获——— 秸秆切碎抛撒还田——— 玉米免耕播种”和“玉米联合收获——— 秸秆粉碎还田——— 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作业模式。去年秋种前还将其中300亩地进行了机械深松作业。今年该社对流转的以丘陵地为主的370亩土地进行测算,小麦平均亩产达到451.6公斤,比往年同地块增产49.1公斤,玉米平均亩产560.2公斤,比往年同地块增产59.6公斤。对于大旱之年能取得如此好收成,该合作社理事长殷茂宽道出了其中的原由:“与其他农户相比,合作社主要得益于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以及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

土地流转不仅为合作社带来效益,也让农户尝到甜头。农户通过土地出让,每亩每年可获得700元的土地出让费用,提高了自己的经济收入,还能够外出务工、经商。不能外出的,可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收入8000元左右,通过对比算账,每亩增收约1500元。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兴起,推进了规模化作业和土地流转。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订单作业”,逐步实现由分散零星作业向集中规模化作业、由即时流动作业向固定作业、由重点生产环节作业向全程机械化作业的转变,推进了土地规模化作业和土地流转,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的进程。 

新闻推荐

亮相《微型小说月报》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何乃华)近日,《微型小说月报》2011年第9期隆重推出了五莲县5名作家的精品微型小说,这是该县文学艺术创作的一大成果。据悉,《微型小说月报》是由天津作家协会主办,中国微...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