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投入不仅在富民” ——— 街头镇实施兴民“社会化配套”的有益探索
本报记者 张源
近年来,一提民生工程,好多地方都局限在“富民”二字上,导致的结果是,人富了,“幸福感”却下降了;钱多了,道德却滑坡了;邻里关系紧张现象增多;人们对社会公益事业、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和责任担当与财富不成正比……民生投入走入了误区。五莲县街头镇领导基于这一认识,提出“民生投入不仅在富民”,在帮民致富的同时,着眼“投心”“投智”“投德”“投文”“投责任”等,探索实施了兴民“社会化配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3月12日,记者就“民生投入不仅在富民”进行了采访。
选好“当家人”也是兴民
于家丰台村,是个300多户人家的村庄,风景秀丽,街道整洁。村党支部书记于同峰于2009年8月17日上任以来,带领村民硬化了街道,通了自来水,招引了投资达3000多万元的土地整理、机械制造等项目。资金紧张时,他从自己的石材厂里拿出近百万垫付给村里……一年多时间,这个村在全镇77个村中综合考核由原先的40名,进位至第3名。
去年以来,街头镇探索推进“产业能人治村”模式,为兴民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全镇77名村党支部书记中有66名是民营经济大户或“种养能手”,其中资产过百万元的31人,有力地带动了农民致富。
“当家人”既是致富带头户,又是科技能手。为破解农民在信息、技术上的致富难题,该镇探索出了“科技中心户”制度,在各村把邻近的10至15户划为一组,从中选出1名文化素质较高、信息灵通的党员或致富能人作为中心户,组织农户一起学习、商讨,建起了农民学习科技、交流信息的“微型课堂”。目前,该镇已建起“微型课堂”100多家。
“石材老板”花钱“买”社会责任
代吉子村1年前耕地只有500多亩,现在又“长”出了500多亩。村党支部书记孙贵宾高兴地说:“这500多亩地是当地最大的石材老板林泉华和村里协商后,投资100多万元把废弃矿坑回填后增加的。”
街头镇有丰富的石材资源,目前全镇石材开采、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资产过千万元的就有50多家。去年,镇党委、政府引导私营企业主开展如何体现自身价值大讨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矿山、石材老板富了后,争相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反哺社会,尽心尽力去做推动社会和谐的公益事业。
“对社会负责,体现自身价值,赢得公众尊重”,已成为街头镇“石材老板”的追求目标。
“石材老板”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全镇1000多家石材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吸纳劳动力3.5万余人。其中来自本镇的有2万人,平均年收入3万元。
回报家乡、支持农民致富也已成为“石材老板”的自觉行动。在支援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石材协会会长董衍平无偿拿出50多万元,帮董家庄村治理脏乱差。迟家庄村“石材老板”为村里投入11万元;东洪河村“石材老板”捐款10万多元修复水毁桥;花山口村7位“石材老板”凑了7000元为村里加固水库溢洪道……据不完全统计,街头镇石材企业为修路修桥、硬化绿化、扶贫解困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500多万元。
“民间力量”助推农民道德提升
街头初级中学音乐教师臧红组织了一个“博爱艺术团”,编排了22个歌颂身边好人好事的节目,利用假期进村演出,到目前已演出30场次,推动了农民道德建设提升。
街头镇一些务工经商人员春节回家,争相包戏、包电影给老少爷们看,这一做法已蔚成风气……
群众非常热心参与“文明户、文明村民”和“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街头镇以“村风文明”为目标,在每个村都建起了文明档案。文明档案中每户一表,各村由一名“两委”成员负责,把各户从邻里关系、思想道德、尊老爱幼等十个方面统一梳理、固定登记,并及时将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言行表现、受奖和处罚等情况记入档案,作为评选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的重要依据。
民间力量在道德层面建设上作用巨大。“事事见文明,处处有荣辱”,已成为街头镇农民的共识。广大村民的荣辱观念、法治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进一步增强,打架斗殴、迷信、赌博等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重科技、比致富、知荣辱、求文明成为新时尚。
去年9月份,竹园村的李老汉犯了愁,他的女儿考上了山西师范学院,需要1万元学费,快开学了,还差8000多元。一位“先富起来”的街头镇人听说后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下子资助了8000元,还叮嘱他不要把他的名字告诉任何人。几年来,记录在册的学校捐款捐物达50多万元。
“民生投入不仅在富民”意识在街头镇初步开花结果。
新闻推荐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张世坤 陈相光)今年以来,高泽镇将“森林高泽”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突出林果基地建设、荒山绿化、绿色通道、镇村绿化等七大工程。全年确保新增林果面积10000亩以上,荒山绿化面...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