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管家一门五进士——— 管廷献管廷鹗管廷纲管象颐管象晋

日照日报 2010-08-21 21:09 大字

管廷献印

管廷献画像

管廷鹗 书法

晚清,短短二十来年,莒县小窑村(今属日照市五莲县)管家“一门五进士、“叔侄三翰林”,声震齐鲁。民间相传:“大店庄,北杏王,功名出在小窑上”!

据《莒县志》,管氏迁小窑后,精心耕作,勤俭持家,渐成大户。管氏族人称:其祖咸、同年间尚是烧窑、放蚕之户。至管钿、管镇时发家而求儿孙追名发迹,不惜耗银财以优厚待遇请得名师,家教严格。

1876年(清光绪二年),管镇子管廷鹗先其兄管廷献中丙子科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山西省学政,山西、河南乡试正考官,国子监祭酒,光禄、太常、大理寺正卿。1883年(清光绪九年),管廷献高中癸未科探花。官翰林院、国史馆编修、江南道监察御史、永平府知府等要职。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管廷献子管象颐中庚壬科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宣统三年派理江南财政。民国建元曾为众议院议员。袁世凯任总统时,令其任财政次长,颐拒而退职。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管廷献弟管廷纲中壬辰科进士。初任广西省雒容县知县,后任广西省警察总巡。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管廷献、管廷鹗、管廷纲侄管象晋又中戊戌科进士,点翰林。历任编修、知府等职。潍阳曹文简公为其题匾曰:“父子兄弟叔侄翰林”。

百年后,小窑管氏十九世冰儿女士(曾祖父管廷鹗)在《管氏始祖》中记:“我幼年时,也曾看到家中一张照片上,有醒目的‘探花\’二字。据二叔(管孝先)说,老家门上还悬挂横匾‘父子兄弟叔侄翰林\’……我有四位曾祖父:廷献、廷纲、廷鹗、廷俊。七位祖父:象颐、象勋、象乾、象巽、象坤、象复、象晋。这两代世祖苦读寒窗,勤奋好学十余载,在清朝科举考试时,中了秀才—举人—进士。进士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御

批,点为

三 甲(状

元 、 榜

眼 、 探

花)。大曾

祖父管廷

献即是清

朝德宗(爱

新觉罗·载

湉 )皇 帝

(年 号 光

绪)亲点探

花。清代

朝廷从进士择优选入翰林院。光绪年间曾祖父廷纲、廷鹗和祖父象颐、象晋,相继考中进士……他们的其他兄弟荣获秀才、举人功名的也甚多,象勋是举人,象复是清末秀才等等。”

管家一门五进士,以管廷献名气最大。

管廷献(1846~1914年),字士修。1870年(清同治九年)25岁时乡试中举,1883年(清光绪九年)38岁考中进士一甲第三名。管廷献的探花殿试卷,共十五折,前七折为御题,后八折为对策。殿试卷中,管廷献针对皇帝提出的明道、穷经、治河、察吏四个问题,以为政在人、通经致用、治河利漕、正心清源作答,广征博引,真知灼见跃然纸上。与隋开科举后成千上万金榜题名者不同的是,管廷献此次中举已有了明显的近现代文化痕迹。储敖生先生在《清报<益闻录>》中记:光绪九年五月初九《益闻录》,刊登癸未科殿试题名:一甲三名,状元(陈冕)、探花(寿耆)、榜眼(管廷献)。

管廷献出仕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充己丑、癸己顺天乡试副考官,补江南道监察御史,署兵刑工三部给事中,继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永平府知府、承德知府、直隶候补道等职,为政有清声,名闻遐迩,任监察御史六年间,曾数十次上疏,直言诤谏。甲午之变(1895年)后,清政府赔款2万万两库平银,国库空虚,清廷仍侈汰无节,管廷献心急如焚,即上书《请节靡费疏》。管廷献并将当朝每岁支销之数,确切查明,逐款分析造册呈览,建议节俭廉政、裁减机构冗员,天下颂其直。

1896年管廷献在京都巡察时,获悉奸民勾结外资洋人设“骨局”,祸及业家,遂会同五城区的同官封禁。此案英国使馆插手盘查,数年后管廷献亲启停柩验之,赴局对勘,奸民乃服罪,终结五十年尸骨疑案。

管廷献后署兵、刑、工三科给事中,补御史,因主持并与弟廷鹗、子象颐及众臣参奏李鸿章,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被调至永平、承德任知府(从四品)。

在任永平知府时,所属迁安县百姓因不堪教会压迫,聚众反抗,县令要求出兵镇压。管廷献为使百姓免遭杀戮,派人前往调解,将事平息。管廷献离任时,郡人卧辙攀辕,惜别相送。赞曰:“管御史统天下而贤之。”

他在承德府任上,创行新政,整顿公款,核实动支,听断明敏,慎于庶狱,多年滞案,数语立结,曾释放七个因受盗案牵连的无辜入狱者。当调离时,见山上有七人向署跪拜,询之,是平反释出者,发愿叩头满百日乃去,急派人劝归。此事在承德广为流传,曰“管公来,无冤狱也”。

管廷献任直隶永平府知府时,因其刚直不阿,为直隶总督袁世凯所忌,压抑多年。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经热河都统奏请,调入道班加二品顶戴。民国改元,由津归养闲居。

1914年春,管廷献因国事惆怅、中怀郁结,感受风痹之症,病卒于里,终年69岁,葬莒县招贤镇宅科村东北角。诰授中议大夫(从三品)。以子管象颐晋赠荣禄大夫(从一品)。夫人刘氏、王氏封一品夫人(从一品)。1923年,众议院议员蒙古

乐山、山东周庆澜等,呈请从祀本县乡贤

祠,永平承德二属名宦祠,并宣付史馆立

卷。

管廷献素负文望,著有《莒州志稿》、《梅

园奏议》、《梅园诗文集》等,并有大量的书法

墨迹、手稿流传于世。管廷献擅长隶楷草行,

用印有“癸未探花”、“士修”、“管廷献字士

修”、“管廷献印”等,他的书法墨迹在莒县及

周围县市都有发现。管廷献对子女管教很严,

据说,管廷献在京中做官,他的儿子管象颐在

小窑老家,不务正业,师傅们管他,他就用枪

吓唬老师,把师傅们都吓跑了,把弟弟管象晋

也领坏了。管廷献回家看到这种情况,心里非

常着急,就把学识渊博的潘琛远老师请到小

窑家里,对他说:“孩子不听话就狠揍,只

要留下他一口气,我就没意见。”潘琛远知

道管廷献是下了决心,因此对管象颐和管象

晋要求非常严格,终于制服了管象颐弟兄。

后来,管象颐和管象晋先后考中了举人、进

士并授翰林,官至知府以上。

管廷鹗(1854~1907年),字士一,管廷

献弟。1876年(光绪二年)早于兄廷献成进

士,先入翰林院庶常馆进修,后历任翰林院

编修,湖北乡试副考官,山西学政,山西、

河南乡试正考官,国子监司业祭酒,光禄、

太常、大理寺卿,署都察院副都御史等职。

在担任乡试官期间,他“断绝请托,一秉大

公”。在都察院任职时,曾向光绪帝提出融

合满汉、政艺(学校)分科等建议,并被采纳

实行。

管廷鹗擅长文学,尤工古、近体诗。曾

与潍县刘子秀、太原杨蚪麋酬答成数十篇,

结集为《晋阳党门诸集》。另外著有《风山

堂诗集》、《凤山塾课》等。其诗具有“风

华典雅,吐属天然”的特色。管廷鹗“秉性介特,持躬廉俭,服官三十年,不尚结纳,不通声气,绝迹津要”(《重修莒志·管廷鹗传》)。虽身跻显士,却能力戒奢侈,厉行廉俭。在清末混浊的官场中,是难能可贵的。

管廷纲(1858~1911年),字季张,廷献、廷鹗弟。光绪戊子(1888年)举人,十八年(1892年)进士,选授广西雒容县知县。到省后,先被派往怀集关设榷场(即由官吏主持的对外国和异族之间的贸易场所,又称“互市市场”)。他对发展商业采取鼓励政策,实行“减税恤商,商人大和,收入转溢出定额甚巨”,促进了这一地区的商业发展。以后充任广西省垣警察总巡,他抑豪强,平冤案,不避权贵,“以抗直忤上官”而被解除职务。后任雒容知县时,他逮捕了巨匪康润珠及其党羽,又将雒容大族通匪者数人依法处置,使境内盗贼敛迹。他“治雒数载,未尝妄刑一人,然终任县境亦未有以匪祸闻者。听讼数语判结,案无留牍”(《重修莒志·管廷纲传》)。他还曾捐资倡修河堤,为民造福;捐款济助湖北灾民,得到“乐善好施”的美誉。雒容县任满后,他被升迁东兰州任职,赴任途中,得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遂回归原籍。

管象颐(1867~1926年),字养山,另号梅痴,廷献子。18岁入邑庠(县学),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十六年(1890年)进士,入翰林院庶常馆进修,后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左参议等职。他善理财政。1911年(宣统三年),朝廷清理各省财政,派他充任江南财政监理官,管“平情稽核,裁制允当,无苛刻,无瞻徇,群情大洽”,为时称道。先是,山东水患,陕西旱灾,乃父廷献躬历灾区,散放义赈。“象颐继其志,前后倡办义赈数百万,自捐款亦万金”,救济灾区百姓。他曾说:“为善最乐,活人便佳。”(《重修莒志·管象颐传》)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革命军首领程德全让他担任新政府的财政长,他坚辞不任。民国建立,他被选为众议院议员。袁世凯任总统时,曾招他任财政次长,亦被拒绝。卒年60岁。

管象晋,字康锡,

廷献、廷鹗、廷纲侄。

幼时聪明机敏,人称

“神童”。清光绪二十

四年(1898年)中进士。

历任翰林院编修、安徽

某地知府等职。管象晋

任职期间,“事关地方

利害,言人所不敢言,

闻者咋舌不顾也”。东

抚某官不顾民情,欲设

沿海十八滩盐官,“各

县居民闻之大恐”。管

象晋“慷慨自任,为文

数千言,上诸大府,痛

陈利害”,终于说服了

东抚某官,“卒罢其

议”。1898年,黄河

决口,山东省无数百姓

遭受水灾,“流民遍

野”。在管象晋倡议

下,筹办义赈款数十

万,救济灾民。籍载

“赈鲁灾二次,赈秦灾

一次,皆自象晋发之”

(《重修莒志·管象晋

传》)。后任安徽省

职,因与同官政见不合而辞官归里。此时,清廷腐败日甚,管象晋郁愤积胸,致成狂疾,医治无效而亡,终年40岁。

(该栏稿件选自《日照历史文化名人》) 

新闻推荐

五莲以人为本打造“和谐地税”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刘汉赵晔)五莲县地税局按照“定好位,收好税,带好队”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行“育人、管人、感人、塑人”四项措施,构建起一支团结、协作、奋进、风正气顺心齐的...

五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五莲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