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林泉村民门口端上“金饭碗”

日照日报 2010-03-12 03:05 大字

本报记者 刘江雪

3月3日上午,正是春耕备播的时节,而记者却在五莲县潮河镇林泉村发现,许多村民不是扛着农具走向田间地头,却是按时来到村子附近的工厂企业上班。

“像这样的‘上班族\’,占我们林泉村劳动力的86%。”林泉村党支部书记贾昌友对记者说。

林泉村地处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的中心地带,放眼望去,一排排统一规划的民居宽敞明亮,五征集团飞碟客车制造有限公司等五家企业错落分布其周,显得生机勃勃。企业落户发展使得用工量大幅增加,越来越多村民开始了在家门口打工的生活。

正巧休班的村民老王向记者算起账来:“外出打工,每月能领到两三千元,除去房租和日常开销也剩不下多少。现在,中青年去厂里干点活计,每月收入也能近2000元;会点技术的每月能挣到3000元;年纪大点的,可以去茶厂;在家照顾孩子的妇女还能捎带着种大棚,两季就能赚万把块。这样算下来,每户年均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家乡的变革不但招得本地农民工“回流”,还成功吸引了周边地区农民向这里“靠拢”。流动人口的增加又为该地区农民自主创业提供了发展沃土。一个个家庭式餐馆、理发店、超市等店铺陆续出现,成为林泉村增收致富的新热点。

随意走进一家超市,记者发现,货架上陈列的商品中,不但有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而且也不乏中高档的“奢侈品”。“不要小看这些店,在林泉村,为附近企业提供房屋租赁、餐饮服务等三产的达到117户,每年能为村民增收400多万元。”谈到这些,贾昌友脸上露出自豪的微笑。

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林泉村上班族中,凭力气干活的越来越少,想办法学技术的越来越多;开店者,盲目经营的越来越少,精心钻研商机的越来越多。为此,村里建起了文化大院,配有远程教育室、图书室、阅览室,崭新的小学教学楼、便民健身小广场和1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楼也相继落成。

采访快结束时,贾昌友意犹未尽:“园区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机遇,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仓储呀,商业呀,我们做了,更要做强、做出样子来。”在他和村民们看来,林泉村的嬗变才刚刚开始…… 

新闻推荐

洪凝镇“农技顾问”传授“致富经”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厉保亭王超)“‘农技顾问\’来咱村送‘经\’啦,乡亲们有问题尽管问啊!”3月22日上午,洪凝镇涉农部门组成的“农技服务小分队”刚到水峪一村,早已等候在村口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们...

五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五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