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技术革新推动资源整合 ——— 日照市矿产资源整合工作取得实效

日照日报 2010-01-21 03:19 大字

本报记者 王美莹

炮声轰鸣、粉尘飞扬、乱石嶙峋、废石占地的开采场景,如今在日照市已不复存在,多、乱、散、小的开发局面得到根本扭转。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这一巨大变化,得益于对矿区科学合理的规划,得益于对石材先进开采技术和工艺的大力推广,技术革新使矿山开采实现了无废低污生产,一大批小型矿山被淘汰出局,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顺利推进。

整合率达到38%

为推动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实施了《日照市矿产资源整合方案》,结合日照市实际,确定了拟设采矿权和矿区范围,编制了资源整合矿区、集中开采区矿业权设置方案。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规划,全面停止在禁采区内新设矿业权,并对原有的矿业权全部进行了关停取缔。对限采区、宜采区内的勘查开采实行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中开采,提高了矿产资源特别是石料矿山的规模化开采水平,解决了矿山开发布局不合理的问题。

为确保矿产资源整合工作顺利进行,日照市充分考虑各区、县实际情况,按不同区域、不同矿种采取不同方式进行资源整合。东港区针对辖区内建筑用花岗石开采现状,对年产达不到3万立方米的小矿,一律进行关停并转,建立了管理较规范的尹家河建筑用花岗石集中开采区,规划总面积21.2平方公里,迁入采石厂69家,占全区石料生产企业的70%以上,矿业年总收入达8000余万元,安置农村劳力1000余人。五莲县灵活采取兼并、联合经营等形式,扎实推动小矿整合,对列入整合关闭名单的矿山企业全部进行了关闭。莒县确定了4个资源整合区,纳入整合矿点60处。岚山区以建筑用花岗岩为重点矿种,采取收购兼并和合作经营的方式,关闭了所有达不到最低开采规模要求的矿山企业。到目前,全市矿山总数已由原来的762处压缩到目前的472处,整合率达38%。

资源利用率逾96%

一台轮锯切割机的实际生产能力相当于过去5至10个爆破方式采矿点生产能力的总和,直接生产成本降低了50%,花岗岩开采成荒率也由过去的不足4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五莲县街头镇新街3400平方米花岗岩矿区,采用轮锯切割开采技术后,有效开采面积达到3300平方米,资源利用率达到 96%以上,每年上缴利税100余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客观。

在推进资源整合过程中,日照市还全面推广应用轮锯切割开采新技术,切实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凡新上和延续的饰面用花岗岩矿山必须采用轮锯切割开采新技术,既改善了安全生产条件、采矿作业环境,又解决了大量废石占用土地的现象,优化了矿山生态环境。目前,全市已新上轮锯切割机284台。通过技术革新,既调动了规模较大矿山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又加快推进了一批规模小、成本高、浪费资源严重的小型矿山企业的淘汰或被兼并,有力地推动了矿山资源的整合。

废矿整治人均增地1.2亩

矿产资源整合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矿山环境的改善。过去,人工炮采严重危及山体、耕地、河流,产生的大量烟雾、粉尘及废石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轮锯机械化开采后,料石无破碎,固体废弃物少,解决了废石与人争地的突出问题,而且形成的废弃矿坑整齐规则,易于整理。

五莲县街头镇代吉子村是受益于矿山环境治理的村庄之一。该村按照田、水、林、路综合整治模式,利用废石料无害这一特点填坑造出耕地,人均增加耕地1.2亩。

同时,该村还以建设高标准粮田为目的,将村前数十米深的沟壑利用矿渣填平、压实,覆上耕作层,建设了600多亩的“小平原”,为全村百姓造出一个“钱袋子”、“菜篮子”;充分利用村庄北高南低的有利条件,对废弃矿坑进行治理,建设容量为4万立方米的天然蓄水池;对个别难以大规模治理的废弃采矿坑,进行适当治理,栽植阔叶松、桧柏等植物,在矿区较为集中的地方,统一划定三处废弃矿渣堆放点,进行回填平整后,栽植樱桃、茶叶等经济林木,通过治理,该村真正实现“春天一山绿,秋天一山果”。目前,该村矿坑治理经验,正在全县推广。 

新闻推荐

五莲荣获“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范淑荣 牟丽丽)近日,从国家人口计生委传来喜讯,五莲县顺利通过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评估验收,并荣获“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

五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五莲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