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日照城(一)

黄海晨报 2021-01-07 10:29 大字

范仲文

此文所写,大致是一九七八年左右的日照城。

现如今,如果有大员、要员来日照视察,怎么欢迎呢?接待方案上常有这样一句话:“在日东高速零公里处迎接。”迎接的小汽车一溜烟儿提前到那日东高速零公里处,人坐车里不是那个事,站在露天里风吹日晒,不场面,总得有个歇息的地方吧,就建个亭子,这个亭子,要在过去,就应该叫接官亭。过去没有高速公路,再上推多少年,那大员、要员骑马坐轿、穿州过县来日照,日照县官员得早出城,翻过城西岭,在岭西坡下候着,也建了个亭子,这个亭子就建在现在日照城西的接官亭村,接官亭的村名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四十多年前,全国山河一片红,接官亭村的名字改成了红卫村。那时的红卫村,沿街还有几家住户的大门是四扇,这样的住户,多是以前开大车店的。什么是大车?在四十年前的日照,马车不多,骡子也不多,牛车没见过,最多的就是驴车。这个驴车子,就相当于现在的大货车,多是结帮跑运输的,空车时,毛驴嘚嘚地踏着轻快的步点,赶车的常坐在车上,很自在的样子,小时候的我非常羡慕,很想上去坐坐;但直到现在,也一直没捞着坐坐。

驴车子常常是结帮的,几辆甚至几十辆鱼贯而行,施施然到日照县城西北的一个村子去拉砖拉瓦,这个村子叫田家窑。田家窑附近不光有个砖瓦厂,而且还生产窑货,就是瓦盆花盆、泥罐尿壶什么的,工艺虽看起来不精细,但便宜实用。当时日用品不丰富,结婚时送贺礼,一对暖瓶,一只搪瓷脸盆,一方大镜子,都拿得出手。窑货平日里在普通百姓家用途广泛,“宁可撑死人,不叫占顾盆”,这个盆,就是“糊涂盆”,烧炕的大锅里做好“糊涂”,得刮到盆里,抓紧刷出锅来,好炒菜。这个“糊涂盆”,当年就多是窑货。做饭需要米,需要面,米面放哪里?放盒罐里,盒罐也是窑货,中间鼓个肚子,两头小,类似坛子,上面还有一个陶盖,可以盛粮食。饭吃完了,刷锅刷碗,泔水倒哪里?还得倒一个大瓦盆里,叫猪食清子盆,攒着好喂猪。猪食清子啥味儿?过去农村人难得喝回啤酒,偶尔喝一回可能也过了保质期,咂一口,摇摇头:“一股猪食清子味儿!”抓紧燎壶水喝,那个燎壶,底是向上鼓的,也是窑货。吃了喝了得拉得撒,茅房里有个大尿罐,还带两个耳朵,可以系绳子,是窑货。日照城许多人家就是用田家窑出产的大尿罐贮尿,尿罐用久了,里面会有一层尿臊,有个偏方,治牙痛,就是把这种尿罐上积的尿臊刮下来,掺上面粉做成糊,再糊腮帮子上。

田家窑,听村名就知道是烧窑的,周围村子的喜欢调侃田家窑的人:“田家窑——— 黑肚皮”。意思是说他们不光干活要烧窑,冬天还喜欢烤窑,天长日久,肚皮都成黑的了,洗不干净。如果有人娶了田家窑的媳妇,常会有人坏笑着问:“看看你肚皮来,有没有蹭上窑灰?”还有人说田家窑人最烦卖水萝卜的,因为他们喜欢拖着长腔喊:“水——— 萝——— 卜”,发音和日照方言的“摔了吧”差不多,窑货都是怕摔的。

却说那毛驴车从田家窑装了砖,装了瓦,鱼贯而出,这时的车把式就没有那样自在了,紧张地驾车扬鞭,走过屯沟,走到合村,向东拐,再二里路,就到了接官亭。到这儿就得停下来了,他们不是官,没人接;是因为他们得歇歇气、运运劲,上城西岭的大坡。

现在东辰广场西面有个横跨海曲路的过街天桥,天桥下面能跑大汽车,是后来修路又减缓了一下坡度;当年的城西岭,坡要比现在陡,驴车不光要停下来歇歇脚,还得互相帮衬着才能上这个坡。西坡上,路边还有很多地瓜窖子,流浪的“潮巴”天冷时会在里面借宿。

红卫村也就是接官亭的对面,现在洁晶集团的位置,是当年的日照酒厂,酒厂好像只产一种日照白酒,只记得是个白瓷瓶,纸商标,图案是一轮红日放光芒,记不清写的是日照特曲还是日照白酒,应该是半斤或者六两装,类似崂山可乐的小瓶子,没有注意赶车的要不要在这里喝上一口酒,运运劲再上坡。

人和毛驴运足劲,上到城西岭,再住下歇歇,南边就是烈士陵园了。那时烈士陵园没有北大门,只有东大门。小学写作文,清明节扫墓,我们开头的套话常常是:“四月五日是清明节,这天,我们扎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沉重的步伐,抬着花圈,向烈士陵园缓步走去……”有一年清明节是四月四日,有同学还是老套路:“四月五日这天是清明节……”

一进烈士陵园,北面一小排平房,只有几间,住得是烈士陵园的管理者,姓岳,扫墓时,会给少年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所以有同学的作文中会有“听岳伯伯讲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事迹,眼含热泪,深受教育……”之类的句子。

烈士陵园选在这里也是有讲究的,据说是风水好。据说啊,这个位置原来是申家林,因为风水好,申家当年出了不少举人、进士,引起了日照城内另一家大户安姓的嫉妒,城西岭北面的那片地是安家的,安家就请了风水先生来,研究破解申家林风水的办法。风水先生一番踏勘,让安家在城西岭上的北面自家地皮上,冲着申家林硬硬挑出一条南北大沟,来冲人家的风水。现在日照市自来水公司正门在岭岗上,往西五六十米还有一个朝北的偏门,冲着原来市医院家属院的大门,直向北,大约摸着是现在东港区第二家属院和实验小学西围墙那个位置和走向,就是当年那条南北大沟的位置。

当时的城西岭,现在自来水公司东面,有个工兵连,现在那里还有几间黑瓦的老屋,就是当年工兵连留下来的,记得在里面还曾经见过军马。再往北一点,是广播站,那时的有线广播,一天三次播音,早上起来放东方红太阳升,就应该是从这里发送的。再往大北面,是日照师范。城西岭真正人烟多起来,应该是中共日照县委迁到岭上后。

再说那毛驴车,爬上了城西岭,向东一望,就可以看见日照城了。

新闻推荐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认定首批“大学生专创工坊”

本报通讯员张娟报道本报讯2020年12月29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首批“大学生专创工坊”授牌仪式举行。为推动创新创业...

日照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日照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