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根深深几许 “品味日照茶香”系列报道·科技篇

日照日报 2020-12-04 06:00 大字

全媒体记者 张莹

“施肥沟在宽80厘米、深70厘米的状态下,最有利于茶树根吸收有机肥。”11月7日,在岚山区巨峰镇刘家沟村,日照市茶科所所长丁仕波蹲在地头,黑色的鞋子上沾满泥土,他拿着尺子,细致地向茶农科普健壮根系对茶树生长的重要性。

一株茶苗,需要一根健壮、发达的树根,那么,对于整个日照绿茶产业来说,茶树根深深几许?或许是无数次突破瓶颈,科技创新无重数。

从种子到无性系茶苗,突破“种什么”的瓶颈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50多年的时间里,日照绿茶已发展成为涉及39个乡镇、830个村的产业集群,茶叶从业人员超30余万,可是,茶树本身喜温、湿,“南茶北引”在日照凭什么获得了如此的成功?

或许,一方面源于大地的馈赠,更多的,则是源于无数日照茶叶匠人对选育抗寒茶苗的科创之心。

11月7日,立冬,清晨的气温已经降至7摄氏度以下。在日照碧波茶业基地,大片的露天茶树被初生的太阳勾勒上了金边,鲁茶一号苗种植园区内,成片的绿茶仿佛碧绿色的波浪,洋溢着满满的活力。

由日照市茶科所自主选育出来的鲁茶一号,是抗寒茶树的“明星”品种,它通过征集茶树种质资源、收集茶树抗寒单株,采用常规育种手段和辐射处理等多种手段选育出来,叶片肥厚,抗寒、抗旱,符合日照的种植条件,能大幅减少越冬防护措施费用,是优质的抗寒良品。

从种子繁育到推广无性系茶苗繁育,带来了什么?碧波茶业茶厂厂长李惠民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不仅符合日照本土环境特点,更生长时间整齐,管理相同,最终,生长出来的芽头也一致,茶叶卖相好,赚钱自然多。

从18个月到2个月,突破“怎么种”的瓶颈

茶苗有了,下一步,应该如何种植管理?日照茶叶科研人员以干旱和冻害两大自然威胁为突破口,多措并举,突破茶树“怎么种”的瓶颈。

11月14日,在市茶科所基地玻璃温室里,“中黄一号”茶苗在长条形的地里茁壮成长,整齐划一,别看这些苗只有几厘米高,但它的成长,却蕴含着一种“时间缩短”“魔法”——无性系茶树嫩枝速繁技术。

“这项技术能让茶苗的生长时间,从原来的1年半,缩短至2个月,从而大幅提高成活率。”丁仕波说。“不仅是‘中黄一号’,任何一种无性系茶苗都适用这项技术,目前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免费推广。”

不止是无性系茶树嫩枝速繁技术一项,2020年,市茶叶科技研究所积极组织有关科研、高校、推广、茶企等单位的茶叶科研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当前,已经承担国家省市科技攻关项目50余项,自选课题100余项,获得省、市科学技术奖70余项,不断开创着属于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新篇章。

招引人才,突破“怎么走”的瓶颈

近年来,日照市高度重视人才引进、科技交流、技术培训,越来越多的日照茶人发现,一杯绿色安全的“好”茶里,是浓浓的学术味道。

10月21日,山东省茶叶学会正式落地日照,成为首个落地日照的省级学会,200余位茶叶专家共聚一堂,共襄茶事。“山东省茶叶学会能够吸纳全国乃至世界上一些茶学的专家、茶叶科技工作者到日照来,把国际、国内的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到日照,助推日照茶产业的科技发展。”新当选的理事长、泰山学者、青岛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兆堂说。

一叶碧色,满载科技芬芳,如今,科技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到茶叶发展的方方面面:建成农业农村部“山东省日照市国家茶树育种创新(科研)基地”;大力推广无性系茶树良种、防护林改建、水肥一体化等科学技术,实施茶园绿色防控;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北方茶叶研究中心,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实现茶叶高层次人才的合作共享。

在日照的18666.67公顷茶园里,茶树正扎根于被科技浸润的沃土,茁壮成长,造就芬芳满园,生机一片。

新闻推荐

日照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发布餐饮食品安全“红黑榜”

本报通讯员杨慧报道本报讯近日,日照经开区市场监管分局发布第一期餐饮食品安全“红黑榜”榜单。首批上榜企业4家,其中...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