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守茶人

黄海晨报 2020-06-22 23:33 大字

宋呈祥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有饮茶习惯,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叶树。人们崇茶、喜茶、爱茶和品茶的传统生活习惯蔚然成风,以至于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下关于茶的俊美诗句。其中,宋代苏轼在《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中“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就是关于对茶的精彩形象描写。

每逢回到乡村,哥嫂总是把自己家里炒的绿茶叶,让我带着。他们说这是粗茶,既没有打药又环保,色浓味香耐喝。说起种植绿茶,起初人们对它确实存有误区。还不如种植传统的地瓜、花生、玉米等农作物心里比较踏实。后来当看到率先种植绿茶的人,因此致了富,于是大家纷纷跟学种植绿茶而一发而不可收。由此绿茶种植,在乡村大地上步步推进、遍地开花,一度成为新生的产业。这不仅给农民带来希望,从而也为农民铺就一条走向幸福小康的致富之路。

几年前,哥嫂也和其他村民一样,也加入种植绿茶的大军。随着后期茶叶的热销和经济效益提高,种植绿茶能致富,逐渐被广大村民所接受。这不,哥嫂又增种了几亩地,扩大茶园的规模。哥嫂和其他村民一样,没白天黑夜地打理着自己的茶园,按部就班地做着:浇水、除草、施肥、灭虫、修剪、保温等工序,像对待婴儿一样,日日呵护,天天坚守。

绿茶有着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每年到冰雪融化、草木萌芽、春暖花开的季节;在阳光、温度、肥料和水分充足适宜的催促下,那茶树的茶芽如开启的闸门,一个劲地向外长。所有的茶农们就等着这一令人兴奋时刻的到来。因为此时所产的茶叶是春茶,春茶是最值钱的,价格格外昂贵。春天,茶园里采摘的新鲜茶芽,在茶市中,一斤就可以换回上百元钱。这对于坚守一年的茶农来说,收入的确不菲,而又激发从茶的动力和热情。哥嫂在这个时候,不敢有所松懈和怠慢,做着管理和采茶这两项重头戏。尤其是在采茶这个重要环节上,不仅需要耐力、体力、眼力和功夫,而且还是个技术活。方法是提手采,不应捋采和抓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譬如那采茶的门外汉,就很难进入采茶的角色里。采起茶来不是眼疼、手指疼,就是腰酸背痛,而且也采不到多少鲜茶芽,肯定耽误功夫,影响收入。因此每天卖茶芽钱的多少,就由采茶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采茶必须选择茶树最上端还未扩展嫩叶的芯,按照采摘标准:有一芽一叶的,也有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等不同级别,均需按标准分批即时采、合理采。否则便验不上等级,价格也就跟上不去。茶芽疯长的时候,也是采茶最关键、最要紧的时刻。把时间就是金钱的话语,用在采茶上面,也十分恰当。如果不及时采摘,茶芽放大,也就不值钱了。这时就要需雇佣采茶工。即使多花些雇工费用,也在所不惜。可谓片片茶芽,在茶农的眼里就是金豆子和钞票子,看来一点也不假。

每年的春夏,正是采茶的最活跃的季节。当走进乡村,定然会看到满山遍野的都是行行畦畦绿色矮矮的茶树和那些低头认真形似“读茶书”的采茶人。在路上,也时时会碰到骑着电动车,带着袋袋新鲜茶芽去茶市售卖的和揣着大把钞票归来的卖茶人。在乡村,无论你走到大街小巷或走在地头田间,总会听到采茶、卖茶、谈茶、议茶和品茶的有关话题。这种特有的现象,并不奇怪。在家乡的土地上,无处不种茶、采茶、卖茶、饮茶、议茶和又无处不品茶,这一度成为当下季节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新时尚。

每当出差到外地,总会看到超市或店铺在销售绿茶,也总会听到有人在议谈品味绿茶。当闲暇中,当冲泡一杯家乡的绿茶,看着杯子里那悠然浮动的叶片、品闻茶水的芳香时,情不自禁又让我想起那坚守在茶园田间,汗滴流淌的那可亲可敬勤劳淳朴的乡村守茶人。

(作者单位: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分局)

新闻推荐

陌上春花处处开

新营小学高一丹指导老师郭长青阳春三月到,城南花已开。寒冬的飞雪飘散,春日的煦阳升起,我多想与你站在黄鹤楼上,看白鹭纷...

日照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日照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