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信息化要资源 向大数据要效率 市审计局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审计新模式
本报通讯员 周杨
置身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已渗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各行各业,成为改善生活、改进工作、提升效能的强劲引擎。日照市审计局精心谋划、勇于实践,突破传统审计模式、方法和思路,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化被动为主动,从“盲人摸象”到准确“把脉开方”,聚力打造智慧审计新模式。
今年以来,市审计局积极践行“向信息化要资源、向大数据要效率”理念,探索地理信息技术在政府投资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等领域的运用,初步构建起以规范标准的数据采集处理体系为基础,以高效便捷的分析平台为支撑,以开放多元的方法体系为核心的大数据审计体系,拓展了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
运用三维建模、激光雷达技术,扎紧投资审计“笼子”。市审计局积极探索无人机倾斜测绘技术、实景三维建模技术等地理信息技术在投资审计中的运用,将一维审计拓展到三维审计,提高了投资审计工作效率,很多过去用手工方式难以核查的问题已不再是审计工作的难点。例如,在一大型土石方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只用2个小时就对施工区域完成了测绘,得到8000多张高清图片,同时利用高程提取软件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规避了现有建筑物对测绘的影响,得到准确的填海地面地形图,通过空间方量计算,审减土石方总量80万立方米,其中审减石方量400万立方米,审增土方量320万立方米,最终该项目审减投资额1亿余元。
运用无人机测绘、平面遥感影像合成技术,织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天网”。市审计局立足虚拟、海量的大数据环境,在审计实践中研究出一套使用坐标导入、地理校准、图片配准等功能将获取的文字图片资料转化为数字图层的方法,解决了过去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无法定量分析和取证难的问题,消除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监督盲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例如,在某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项目中,审计人员利用平面遥感影像合成技术,仅用不到2天的时间就对审计区域的土地、林业、水资源等各类自然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精准分析,发现侵占基本农田、侵占林地、违法建设、土地闲置、未批先建等问题504个,涉及土地面积约466.7公顷,通过该技术手段还发现了沿河畜禽养殖、黑臭水体、主要河道水质持续下降等问题,地理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推动了问题的及时发现、尽快解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娟)12月10日,记者从日照公交能源集团获悉,为满足大学城区域乘客前往万达广场方向的乘车需求,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