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19载 诠释爱心与责任
本报记者 滕伟伟 通讯员 王丽莉
从2000到2019年,19年间,他每年献血1—2次,每次400毫升,至今已献出血液10000余毫升,期间献过多次血小板;2012年12月,他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2016年12月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他,就是无偿献血者孔凡群。
1999年,孔凡群成为日照市中心血站采血科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看着爱心人士奉献出的一袋袋血液,激发了孔凡群的奉献情怀。
“自古战场上有英勇杀敌的作战英雄,在我心中,现实中助人为乐的献血者也是英雄,只是场景不同,但是都有‘洒热血’的奉献精神。”孔凡群说。
2000年,孔凡群献出了自己的第一袋鲜血。与所有人一样,也害怕、也担忧。但是作为一名亲临献血一线的工作人员,想着这400毫升血液的助人之旅,不禁热血沸腾,孔凡群的无偿献血之旅从此开始。
孔凡群告诉记者,每一位无偿献血者的血液都会进行严格的检验,只有合格了,才能应用于临床,施救于病人。可以说参加无偿献血到血液合格,等于对献血者进行了一次健康体检。献血不仅没有坏处,相反还对身体有好处。
“这么多年不管是单位组织的还是自己去献血,献完之后照常上班,从未因此休过班。通过近20年的见证,我的身体一直很好,极少感冒,每年体检时的血常规、生化等都很正常,有一次血常规的化验单无一项异常,连同事都感叹羡慕我。”孔凡群笑着说。
时光流逝,从市中心血站到市精神卫生中心,孔凡群从事的工作岗位改变了,奉献的情怀依旧不变。
“我从事的都是医生的工作,担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临床上因为疾病、手术等大出血的病人不在少数,出血量光看数字也是令人触目惊心,每当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他都恨不得马上卷起袖子把血液输送给病人。
“我的父亲是一名老医务工作者,一直秉承着治病救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我们全家都从事医疗卫生事业,所以说,对于献血他们是赞同并支持的,不只是我,他们也都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活动。”孔凡群坦言,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放在首位,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名医生的无偿献血经历更能够让那些想献血又心存疑问的爱心人士放心地伸出胳膊献出爱心。
“身体健康,才有资格献血。”孔凡群为了增强身体素质,经常锻炼身体,这么多年,每天早起跑步,晚上散步已经成为习惯,有空的时候会打球、骑行等。
面对获得的荣誉,孔凡群说,爱与奉献,是世间最无价、最可贵的存在,只是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更多人愿意撸袖加入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这是自己的爱心,更是自己的一份责任。
新闻推荐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董洪明)贫困精神障碍患者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的“贫中贫”“坚中坚”。据统计,目前岚山区共有贫困精神障碍患...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