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沃尔沃的好奇心

界面新闻 2019-11-15 11:20 大字

记者 | 李亦萌

编辑 | 王毅鹏

拥有SPA及CMA两大模块化制造平台、全球一致的生产制造体系以及出色的全球销售表现……时至今日,几乎没有人会在汽车制造领域对沃尔沃的专业性提出指摘。

即便如此,这家92岁的豪华汽车制造商迄今仍对专业以外的世界保持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好奇心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并不断将所获经验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如今已成为其品牌标签的“安全”或可在这一方面对沃尔沃的行为模式做出注解。

在1959年沃尔沃汽车首席安全工程师尼尔斯·博林(Nils Bohlin)发明三点式安全带并向全行业推广之前,鲜少有人将与生命相关的“安全”性视作汽车作为一件商品的必要特性。在那种情况下,沃尔沃在这一领域所作的努力通常也会招致一些不理解的目光。

“在那个年代,品质大约等同于安全。车辆不会中途抛锚,司机和乘客不需要在偏僻的修理厂里等待就可以称之为安全了。”沃尔沃汽车亚太区企业传播副总裁赵琴在今年8月接受采访时向界面新闻表示。当时,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更多地是作为一种“附赠品”由沃尔沃提供给他们的车主。

而对博林本人来说,三点式安全带的发明与其本身研究的专业方向也截然相悖。在加入沃尔沃之前的15年里,他都在瑞典萨博工业集团担任战斗机工程师。整个“二战”期间,博林的核心研究方向是如何将人快速地从载具中弹射出去,而非借助类似三点式安全带这样的发明,将人牢牢固定在座椅上。

然而,这项看似“不务正业”的研究给此后的汽车工业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多大的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尼尔斯·博林去世,他所发明的安全带在44年的时间里至少挽救了100万条生命,且这项发明无疑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发挥其作用。

在三点式安全带得到发明的60年后,沃尔沃汽车已成功凭借各类“非核心”研究成为行业“安全专家”。

有趣的是,这家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制造领域以外的探索欲并未就此消除——近年来,他们把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倾注到车内健康的问题上:从车内空气质量到接触物健康性,再到座椅对人体的影响,这些超出普通汽车制造商专业范畴的知识点均在沃尔沃的关切范围内。

PM2.5

要理解沃尔沃为何对确保乘员健康怀有迫切愿望,有必要先了解瑞典人的健康观。

在瑞典,通过与当地人交谈,我们发现了一个令人颇感意外的现象:很少有人对PM2.5拥有清晰的认知。后者是一种直径小于2.5微米、肉眼不可见的可吸入颗粒物。后者在被人体吸入后往往会进入呼吸系统,乃至血液,继而对人体产生持续且不可逆的危害。201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首次对PM2.5的环境致癌物身份做出认定。

然而,与其就此认为瑞典人对健康漠不关心,不如说他们身处的环境不同,并且在健康的关切方面采取了具有差异性的表达方式。

“在欧洲,在瑞典,我们通常谈论的是PM10。它的意思是直径小于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此类颗粒物通常会被人体的口腔黏膜等器官组织挡在外面,而PM2.5通常会进入你的呼吸系统,如果你吸入了更小的颗粒物,它们可能会进入你的血液。”沃尔沃空气净化专家 Anders L?fvendahl尝试从科学角度给出解释。

自1995年加入沃尔沃汽车起,这位毕业于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的行业专家长期聚焦于车内空气质量,尤其是空气净化领域的研究。

与虽然和你十分熟稔但仍会在交谈过程中保持1.2米“适度社交距离”的做法一样,瑞典人在对健康、环境等问题倾注关切的过程中,依然会选择一种冷静、克制、发乎公心的表达。

当地的一些社会公约及法律法规或可提供一些启示。按照规定,瑞典人每年可享受长达5周的带薪假期,以外出放松身心;而一对夫妇如果产下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夫妇双方则能共同享受长达480天的产假。

同时,为了避免汞元素污染可能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瑞典法律禁止当地所有孕妇以及12岁以下儿童食用河鱼。此外,当地的公交站台灯大都经过特殊照明设计,以期通过模拟日光的方式帮助居民在极夜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

“在瑞典,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往往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尽管它不会以一种刻意的方式被提出,但在任何地方,你都能感受到它真实存在。”在瑞典生活了30年的华人向导齐女士说。她表示,无论从白天到傍晚,都能看到瑞典人在湖边慢跑,但很少会有人在餐桌上就各自的健康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在关注车内健康的问题上,沃尔沃似乎也秉承了这种“瑞典性格”。

1980年代,沃尔沃将“如何优化车内空气质量”作为一项课题,开展相关研究,并于1990年代初期开始为旗下车型加装座舱滤芯。1999年,沃尔沃正式推出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IAQS)。2013年,在PM2.5尚未成为外界关注对象的时候,该制造商又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车内空气质量管理策略,后者作为全球战略被写入公司级文件。2014年,CLEANZONE作为行业内首个清洁座舱综合解决方案被沃尔沃方面注册成商标。

事实上,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始终以一种不事张扬的方式在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内部产生影响,即便在上述历史时期,相关研究尚未在普遍意义上与汽车制造产生直接关联。

在这家瑞典汽车制造商的企业性格中,更有意思的一个细节是,他们似乎并不因为某项研究是否能够直接带来即期效益,而决定是否在相关领域持续精进。

例如,在PM2.5过滤能力仍未作为一项重要产品特性而被汽车制造业广泛引作参考的今天,沃尔沃再次对其相关技术做出更新——借助一项预先令空气颗粒物带电继而加强对其吸附力的特殊技术,配合专为中国市场开发的空调滤芯,一套名为“Advanced Air Cleaner”的双效增强型空气净化系统(AAC)将真实驾驶过程中的PM2.5过滤效率一举提升到95%。

“冷知识”

正因对外部世界时刻保持着好奇心,沃尔沃在专注汽车制造的过程中,也通过诸多跨学科研究,积累了大量普通行业参与者并不掌握的健康“冷知识”。

“世界各地的人群拥有不同的身体比例。例如,日本人腿部与上半身的比例就明显小于欧洲人。

此外,北美人的体型要大于瑞典人,也就是说北美人相对较胖。”人体工程学技术专家Pernilla Nurbo在一场沟通会上说道,她在沃尔沃从事相关研究已达20年,“在同一个人群里,人与人之间也存在差异。以3个身高同为1.65米的女性为例,她们腿长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坐高也会有所不同。”

这些看似与汽车制造毫无关联的知识却在潜移默化中对驾乘者的健康施加着影响。Pernilla Nurbo举例称,正因相同身高的人在坐高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她们在车内的视野也大不相同。

“在设计车辆时,我们必须把这种差异考虑在内。”她表示,具有针对性的座椅设计一方面将方便驾驶者对车辆进行操控,从而提升行车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避免长时间的不适坐姿对人体造成损伤。

在沃尔沃的定义里,车内健康可被分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大部分,而两者又将通过嗅感、触感、坐感以及视感、听感等5项指标得到评估,并针对每一指标制定解决方案。

在嗅感方面,可吸入颗粒、挥发性有机物(VOC)以及易引起不快的气味均在需清除的范围内;而类似镍这样的致敏性材质则将被严格排除在与驾乘者直接接触的用料清单里。

在坐感领域,沃尔沃方面结合了人体测量学及人体工程学方面的考量,兼顾座椅舒适度、人机交互、驾驶员位置、操作控制、车内空间、视野、人员进出、行李箱操作、储物空间等因素。

此外,合理的内饰配色及设计、NVH控制将在视感和听感等方面确保驾乘者的心理健康。

而相关验证工作,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以针对内饰健康的测试为例,相关材料需要先通过“鼻子小组”的审核,这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将对可能被用作内饰材料的物质进行嗅觉方面的测试。

通过对材料所散发出来的气味进行打分,一些不适宜被用于车内装饰的材料将在第一时间得到排除。

“要成为‘鼻子小组’的成员,首先不能抽烟,因为这样你的鼻子就失去很多灵敏度。同时,你的嗅觉不能异于常人,应该处于一个所谓的‘正常水准’。第三,你也不能处在感冒或发烧中,因为这样你的鼻腔可能会被其他物质堵塞。”沃尔沃材料中心总监Cecilia Wieslander介绍道。

她表示,考虑到不同地区的人对相同的气味的接受度可能存在差异,沃尔沃在瑞典和中国分别建立了一支“鼻子小组”,以便对两组主观结果进行比对。

而严格的客观测试流程则将给出基于数据的分析结果。同样以针对内饰材料的测试为例,在“鼻子小组”的判断之外,相关材料会被先切割成小块,并根据相关标准接受小规模测试。

为了确保每种合格材料在相互组合后同样对人体健康不存在负面影响,沃尔沃方面还会将一个总成件——例如一整块地毯或一整个门板——置入立方仓进行进一步测试。

经过加热、静置、雾化等过程后,专业人员将对总成件所含的化学物质进行分析,并与相关限制标准进行比对。

阳光模拟实验则是沃尔沃方面借以在最接近真实环境的条件下,对测试结果进行复盘的方法。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日照,测试人员可对整车的内饰排放、气味、雾化水平以及车内聚合物材料在自然环境下的耐久度进行监测。

“这令我们的研究跳出了工厂环境,进入了尽可能真实的使用场景。”沃尔沃老化高分子材料经理,负责阳光模拟实验的Mattias Westerlund表示。

“鞭甩相关症候”

事实上,在一台最终能够取得沃尔沃“健康”认证的车型上,往往凝聚着人体测量学、人体工程学、生物力学、化学工程、脊柱外科、神经外科、心理学、环境科学、太阳物理学乃至声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

对于一家汽车制造商而言,除了在企业内部构建专业团队外,削减知识盲区的另一个有效途径莫过于引入外部资源,并与之开展合作。

与第三方医学专家的合作可被视作一个典型例证。

在哥德堡,瑞典骨外科医生Olle Bunketorp是研究“鞭甩相关症候”(WAD)方面的专家,对与沃尔沃之间的这项长达40年的合作给出了高度评价。

所谓“鞭甩相关症候”,是由于人体经历突然的加速或减速,给颈部如甩动鞭子般抽动所造成的伤害。Olle Bunketorp医生表示,追尾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导致“鞭甩相关症候”的车祸类型。

“但截至目前,WAD依然很难理解,因为脊柱问题很复杂。”他说,“首先,人们对损伤机理了解甚少,其次缺少完善的诊断程序,同时损伤治疗方法也可能并不完备。”

可即便在这个放诸医学界尚属前沿的研究领域,沃尔沃已经参与了近40年。

自1980年代起,这家汽车制造商就与Olle Bunketorp等医学界专家合作建立了一支研究团队,对车内乘员鞭甩损伤、行人保护和腿部受伤等问题予以关注。

在上述团队中,除Olle Bunketorp医生外,还有来自萨尔格林斯卡大学医院和萨尔格林斯卡学院神经放射学家、骨科医生、神经外科医生、物理治疗师。

而沃尔沃方面的生物力学专家及交通事故调查小组也深度参与其中。后者在沃尔沃内部被称为“荧光马甲小分队”,每当瑞典哥德堡方圆两百公里的范围内发生涉及沃尔沃车型的重大交通事故,这支24小时待命的队伍会随警察及救护人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用设备记录现场情况和测试数据,继而分析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

通过上述合作,研究人员发现,在车辆碰撞事故中,驾乘者所受的鞭甩伤害程度与车辆行驶速度、受撞击的力度及车辆形变程度均关联不大,而相对加速度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这一发现随后被应用于沃尔沃的产品。1998年,带头颈部保护系统(WHIPS)的安全座椅被引入沃尔沃S80车型。2015年,该系统又根据最新研究得到了更新。

事实上,在确保乘员健康方面,沃尔沃书写了一部堪称悠久的外部合作史。

早在1960年代,沃尔沃汽车就与瑞典著名背部问题专家Alf Nachemson教授合作,共同为Amazon车型开发了全球首款人体工程学汽车座椅——这也奠定了沃尔沃汽车在汽车座椅领域的优势地位。

事实上,Alf Nachemson教授开创的“椎间盘压力测量方法”至今在世界各地的脊柱科以及脊柱康复学教科书中仍然具有标志性意义。

近年来,这家豪华汽车制造商还与瑞典哮喘过敏协会、舍夫徳大学、家用及专业用空气净化解决方案提供商Blueair等科研机构、学院及专业企业取得合作,以期从空气、材料及人体工程学等多个维度维护驾乘者的身心健康。

“未来,沃尔沃汽车将保持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合作,确保始终能够洞悉最新趋势。”Anders L?fvendahl表示。

从安全到健康,或可令沃尔沃感到欣喜的是,这家源自瑞典的豪华汽车制造商持续的好奇心正在商业世界中为其带来裨益。

在全球市场上,越来越多愿意为此类优势埋单的家庭对其销量增长起到了推动作用:2019年1-10月,沃尔沃的全球累计销量达到56.87万辆,同比增长8.1%。在中国,该制造商同期销量则达到12.36万辆,同比劲增15.2%。

新闻推荐

东港区税务局三个“连线”拉近税企距离

本报东港讯(通讯员徐燕)东港区税务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优化营商环境深度融合,拿出实招解决纳税人的办税难...

日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日照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